分野 康熙十九年《祁阳县志校注》

[复制链接]
查看: 2765|回复: 1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7-5-21 00: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康熙十九年《祁阳县志校注》  加入时间:2016/6/10 11:34:00  admin  点击:255
分野[①] 小序
天则有列宿[②],地则有州域[③],分野之说,有自来[④]矣。
夫山川之气,上为列星。列星之光,经以垣宿[⑤],纬以七曜[⑥],其精[⑦]散布于下土。天人相感,捷于桴鼓[⑧],则欲察休祥[⑨],占灾[⑩],未有不求端[11]于天而可以修人事者也。惜也,世远言湮,虽有良史,已不能一人而兼占候、纪载之事,奚必侈谭甘石[12]乎?如唐一行[13]所云:“分野分星[14],古不谓地。”则是有分星,无分野。又可不必泥矣。且其间宿度[15]与国地相配者少,相反者多。扬东南而星纪在北,鲁东而奎娄在西,秦西北而井乃位于东南,其躔次[16]不无可疑。要[17]无过一行之言曰:“星之与土,以精气相属,而不系于方隅。”若夫荆在南而鹑尾在南,躔次既无可疑,是天垂象,见吉凶,岂无关于恐惧修省之端[18]耶?有善测者,分而析之。如所云“千八百国皆有所属,不但十二国。三百余度皆有其验,不但十二辰。”祁虽极微,宁独无所系乎?克谨天戒,无敢戏渝[19],耑[20]有望于诚动天和致祥者。志“分野”第二。
按,荆州为轸分[21],可一言而尽。顾《天官书》勿暇深考,奚以测经纬之所系,以审妖祥之验耶!今订邑志,旁考他书有关于分星者,备录其全以备[22]祁阳故事[23]。非涉泛滥,诚以仰观天文,则非特[24]一邑之端委[25]焉!
分野考


《周礼》以星土[26]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27]皆有分星。“翼轸,荆州。”“于辰[28]为巳,楚之分星,荆州之分土[29]。”——《周礼》
“二十八舍[30],主十二州,斗秉[31]兼之。”“吴楚之疆,候[32]在荧惑[33],占于鸟衡[34]。”——《史记》。
“鹑尾[35]为楚。”——《左传》
鹑尾曰鸟帑[36]。——《尔雅》
火曰荧惑,主南岳、荆扬二州。——《左传》
荧惑星主吴、楚、越分。——《星经》
轸星散为荆州。《春秋元命苞》
翼、轸,楚之分野。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及汉中、汝南郡,皆楚分。——《西汉志》
轸主冢宰、辅臣[37]。——《天官书》[38]
轸为车,主风。其旁有一小星,曰长沙星,星不欲[39]明,明与四星[40]等。若五星[41]入轸星中,主兵。——《史记》
轸南众星曰天库,库有五车[42]。——《汉书》
零陵入轸十一度。——张衡
班固取十二次[43]配十二野。略曰:自张十七度至轸十一度,为鹑尾,于辰为巳,楚之分野,属荆州。零陵入轸十一度,费直[44]云:起张十三度。蔡邕云:起张十二度。——晋《天文志》
自张十八度至轸十一度,楚分。——《帝王世纪》
翼、轸,鹑尾。轸在天关之外,当南河之南,其中一星主长沙,逾岭徼[45]而南,为东瓯、青丘[46]之分。——《唐书》
鹑尾直建巳之月[47],内则太微[48]为天廷,其分野自南河以负海。——《新唐[49]书》
荆属衡星。——《广雅》
太微为衡,衡主平也。又为天庭。——《史记》
北斗[50]七星,所谓“璇玑玉衡[51]以齐七政”。杓携龙角[52],衡殷南斗[53],魁枕参首[54]。——《史记》
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55]之枢机[56],阴阳之元本。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斗星,一曰天枢,为天;二曰[天]璇,为地;三曰[天]玑,为日;四曰[天]权,为时;五曰[玉]衡,为音;六曰开阳,为律;七曰摇[57]光,为星。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石氏曰:“一主天,主秦;二主地,主楚;三主火,主梁;四主水,主吴;五主土,主燕;六主木,主赵;七主金,主齐。”——《象纬书》
南斗玉衡[58]第四星主[59]荆州,常以五卯日候[60]之,己卯日为零陵。——《东汉志》
天市垣二十二星,东西各列十一星,其西垣南第一星,曰楚星。——《宋志》
司空主镇星[61],楚也。——《宋史》
南宫[62]七宿,其应周、秦、楚。——《天官书》
丙丁[63],江淮海岱。丙,楚。——《汉书》
彗星犯轸翼,楚地大兵,人民灾。——诸葛亮
襄公二十[八]年[64],岁星淫于悬枵[65]。裨灶[66]曰:“岁[67]弃其次,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鸟帑,周、楚恶之。”注曰:“帑,尾也。”——《左传》
昭公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亥朔,日食,在辰尾。辰尾[68],龙尾也。史墨[69]占:“六年[及此月]庚辰[70],吴入郢,终亦不克尽[71]。”先是[72]四十一日庚午日,已有变气,虽食在辛亥,更[73]以始变为占[74]也。午,南[75],乃楚之位。午,火[76]。庚,金[77]。日以庚午有变,故灾在楚。楚之仇惟吴,故知吴入郢。火胜金,金为火妃[78]。食[在辛亥],亥,水也。水数六[79],故六[年]。——《左传》
据诸家考之,轸十一度为零陵之分野。
于次[80],为鹑尾,为丙。
于北斗,为衡星。
于南斗,为玉衡第四星。
于三台[81],为司命下星。
于天市垣,为楚星。
于五星[82],为司空,为荧惑。
于辰[83],为巳。
祁阳,古荆州之域,长沙零陵之境,永之属邑,其占在楚,故得备书以俟考。


疆界山川形胜名胜[84] 小序
衡山九疑,沅湘[85]千里,此上游之形胜[86]也。祁以弹丸介处其冲[87],南凭[88]五岭,北距[89]排山,西耸四望[90],东南迤逦于金峒、乐山之隈[91],手足腹背[92]之势具,而水陆之形险[93]备于是矣。
南北袤[94]一百三十五里,东西广一百九十里,贯凑[95]三湘,中衢[96]四达,兼有衡、邵、零、宁[97]之风气。无事,固[98]阡陌交通;有事,亦守望相助。若夫内壮疆圉[99],外捍强暴[100],则邵陵之北罗、大云[101],东安之高霞、金紫[102],与夫湘江右岸东岭、石鼓、黄柘、羊塘一带,未可概指为邻封之域[103],利害不与我共之也审[104]矣。若夫祁山祁水,环拱献秀,则骚人览眺之大观,而不仅以形胜著[105]也。志“名胜[106]”第三[107]


疆界
三十五里至本府零陵县王公岭界(旧志,小熊罴岭),自界至零陵六十五里。
西 九十里至东安县李家桥界,自界至东安六十里。
一百里至衡州府常宁县土陂石壕界,自界至常宁四十里。
一百里至衡州府衡阳县排山驿界(旧志,沙溪),自界至衡阳九十里。
西北 一百里至宝庆府邵阳县罗甸铺界,自界至邵阳一百里。
东北 九十里至衡阳县画鼓岭界,过此界左至中乡,系邵阳县界。右至长乐,系衡阳县界。
西南水路 六十里至本府零陵县黄杨堡界,自界至零陵一百二十里。
东北水路 一百八十里至河洲,江左岸衡阳县界,江右岸常宁县界。


            山 二十六[108]
祁山 县北十五里。数峰拔起平畴之间,首瞰[109]湘流,尾蟠遐澨[110]。环祁诸山,四望如一。萦青缭白[111],与天为际[112]。昔构[113]道观其上,有牡丹仙种,每年三月三日,放花作浅红、深紫、通白三色,或云遇科试年[114]开白花者,数其花以占得隽名数[115]
龙山 县城内,文庙后。县龙[116]分派,列成高冈,一冈为甘泉寺基,一冈为学基。嶂连中峰,最为竦杰。左右潺湲[117],前沥为陂[118]。自明末拓城界,水壅塞峡,[龙]脉凿损。佥谓迩来科名不昔若[119],咎多由此。改卜[120]县治之左,未见秀丽过于此者。今与生儒创复旧基,焕然新之,文运与地脉咸蒸蒸丕变[121]矣。
小东山 县治东二里,与龙山相接。茂林修竹,邑人陈斗偕其子宗尧筑读书屋于此,能诗文。
排城山 县西七里。有宁母魏太宜人墓、状元黎公淳碑铭。
三台山 县东北十五里。三峰秀出[122],江水回注[123]。其右为邑下关,有观。
挂榜山 县东北三十里。山形若张榜然,有一榜、二榜、三榜之号。与白鹤山排连[124]
白鹤山 县东北三十里。崿嶂[125]齐云,岑壑幽蔚。相传楚白公[126]奔避于此,元孙[127]改姓屈,名处静,炼丹于绝顶,跨鹤仙去,坛灶存焉。
熊罴山 县北三十里。半壁崚嶒[128],永监司严起恒为关其上,屏障一邑。客星[129]度回雁峰[130]而至。止者少憩焉。有邮舍暨大士阁、关帝祠。宋傅与砺诗:“百折疲登岭,群峰互接连。风烟含古木,云日射寒泉。路出飞猱上,江流去鸟前。据鞍临绝顶,注目尽遥天。”
云头山 县东北四十里。重峦复岭,绵亘百里。篁竹幽青,触石[131]出云,亭亭如盖。行者望邑上游,广畴[如]细亩,水微明如江。江水亦莫能自大,皆作一缕白。
马鞍山 县东四十里。邵陵之山驰入祁境,亘数十百里,至湘江而止。状如鞯具[132],受是名矣。
大宝山 县东四十里。苍峙[133]于县之北,与祁山为伯仲[134]。中一流,曲纡凡十余渡,行者勤[135]于揭厉[136]。山腹有路如蜿,透[137]梅溪、青冈之支径。
石榴仙山 县西北四十里。亭然中立,高五千余丈。峰顶有真武祠,有祷辄应。又作“新庵”,多高士隐迹。邑人卢鼎吉,静者[138]也,老于此。施田[139]二十亩于新庵。刘孝廉惟赞石隐[140]其下。
香炉山 县东六十里。山青未了,岳望欲来,千螺万黛[141]。中一峰如紫盖亭亭,上为“亭紫观”。
乌符山 县北六十里。宋逸士蒋晖居紫霄观,吕、白二仙时来访之。白玉蟾书镇蛟符,高妙淳古,莫测其运笔起止之端。纯阳[142]有诗,详“八景”中。
白水山 县东六十里。九疑之麓,出三支水,至白水市合流湘江。双岭插天夹峙,束[143]而为沟,曰“紫萝峡”,永郡之“下关”也。左岭有白泥塘,方三四尺,泥白如粉,相传何仙姑洗粉于兹。有《诗》:“飞琼曾驾碧云车,飞向瑶池研[144]玉华。染白峰头一泓水,到今流注遍湘涯。”
苦竹山 县东百里。山多苦竹。
七星山 县东北八十里。有七峰,即七姑岭。
玉盘山 县东八十里。在马江埠,下有金兰寺。
石燕山 县西北九十里。按,《水经注》云:“其山有石,绀[145]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146],则石燕群飞颉颃[147],如真燕矣。”罗君章[148]云:“今燕不必复飞也。”湘水绕其东[149],有余谿水东北注之。烟江之源所出。
石门山 县东北九十里。自西舂入山,高岩夹立如城瓮。长乐水中出,波声桥石相迫,人不得细语。峻坂危栈,相为奔秀,可数里。峭壁上合,仰观见天一线。又行十里许,石桥横度,乱流汇泻,潨然[150]一潭,森沉[151]不可测。过此,古木高松,铁干虬蜷[152],渐入衡境矣,幽人题咏甚多。一名“峡山”,有似三峡。其水会烟水以[153]入于湘。
排山 县东北百里。盘壁成城,横冈如界。建驿于此,为衡祁之冲要。
杳湖山[154] 县西北一百一十里。顶有真武观,山高风烈,覆用铁瓦。
四望山 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山势]高壮,俯视一切。登之,群峰尽培嵝[155]也。衡邵水道纡曲,了了可辨。上有四明寺,李唐时王孙[156]桂留、桂伸隐此修禅。
包山 县东北百四十里。昔有包姓者居其下,故名。
白竹山 县治大江南五里。
熊罴岭 见前熊罴山。
云头岭 见前云头山。
马鞍岭 见前马鞍山。
七姑岭 见前七星[157]山。
杳湖岭 见前杳湖山。
腾云岭 见前四望山。唐时一炼师[158]得道术,每夜半至城买豆浆,鸣钟时辄提还。后弟子不鸣钟,师从云端堕于黄冈铺道旁,一冢累然[159],田中有碑,至今存。
竹岭 县东六十里。山产篠竹。峻壁四周,苍翠无间,深林密径,人在绿阴萧瑟[160]中,不辨其从何去。梵呗鱼[161]响,遍于山壑,往往龛庵于石广间[162],俗称“小南岳”。
东崖 县南五里浯溪之东。按,元公刻铭崖在峿台西面,广吾亭之东。崖下可行,可容枕席[163]坐八九人。与石门、石屏相对。次山于此“停荫清泠之渚”者也。


栖真[164] 县北三十里。山阴王国祯题为“栖真洞天”。高敞可容数百人。岩顶有窍,透漏天日。过石门,有石田九区。床枕、药炉、茶灶,皆石所为。旁出一泉,雩[165]告每应。邑人陈斗诗:“天造此奇岩,依稀琼华楼。东瞻紫霄峰,西瞰浯溪头[166]。窍通日月明,雾合乾坤浮。洞门排两闱,潭影照双眸。翠竹琅玕密,青柯琼瑶稠。真仙泛蓬海,白云封岩陬。何年骑黄鹤,来此续旧游。异禽鸣林薮[167],神鲤出灵湫[168]。石乳霜磷磷,石田风飕飕。岚高秋月小,径窈夏炎收。趁侣探幽境,因幽为久留。顿觉襟怀爽,消却尘嚣愁。”嘉靖庚戌岁孟春月人日[169]刻石。曾可缙《肖雷□诸石像》,其中有诗云:“误入洞中洞,遥瞻天外天。摩空悬石乳,伏地走金泉。龙卧苍苔榻,鸦食白玉田。何当采灵药,终日伴癯[170]仙?”万历四十六年刻石。
隐仙岩 县东北四十里。林樾沟塍[171]之间,高耸一小有洞天[172]。山亞[173]岩石乳滴沥,皆成地肺。神工刻划,颇似栖真[174],但少绿泉从石隙奔出耳。明卢鼎吉买田三亩充常住[175]
灵岩 县东北六十里。山连竹岭,皆积石龛成[176]。上有灵岩观,观右嵁谷[177]有石室,广数楹。清泉伏流,自石洞溢出,其水渟泓[178]十余里,入青江。
洞宾岩 县东五十里。中虚可纳百人。深入约三里许,古遗石神像一堂,不知置自何代。


雷泽洞 县西七里。冈忽见苍崖峭壁,岩石玲珑,中奇怪万状。石淙源泉从险翠山峦伏流[179]出岩腹,冬温夏[凊],掬饮甘芳,气如兰蕙。宋泰定年,李洞阳建会真观,白玉蟾为之记。
风云洞 县北五里。前人有诗:“奇花异草满西东,更有风云出洞中。丹灶药炉成底事[180],今人何处觅仙踪?”
福岩洞 县北十里。李田诗:“野鹤闲云蓬岛[181]近,桃花流水武陵[182]通。玉箫声断青霄月,金籁[183]寒生古树风。”
梅花洞 县东三里许。在镇祁楼下,临大江。邑人邓公球读《易》其中。
东冈 在马江埠区木塘东。
窊尊石 在峿台绝顶石旁。明胡粹诗:“天生怪石成窊尊,烟雨荡涤苍苔痕。昔人漫郎兴为随[184],往往酌客陶[185]吟魂。夜深凉月堕清影,琥珀香浮鉴光泠[186]。微风滟滟动寒瑶[187],醉倒春香[188]呼不醒。月华在天尊不虚[189],风流向往当何如?”
镜石 石方数尺许,黑光如玉,嵌浯溪岩上。以溪水拭之,隔岸山树行人毕照。但碧空之上,呴濡拭帨[190],觉人气累之。秦蓝景茂[191]诗:“昏蔽仍烦[192]溪水淋,幽光[193]始发碧流澄。行人祗[194]照山河影,不见元颜万古心。”明学士解缙诗:“水洗浯溪镜石台,渔舟花草映江开。不如元结中兴颂,照见千年事去来。”
江水

潇湘水  按:湘水与漓水同源分流,出始安县阳海山。过零陵县北,至湘口,与潇水合。《水经注》云:“湘水东北经[195]祁阳县南。潇水出九疑三分石,自夏阳至宁远城下,过大洋,出青口,入泷[196]。又一支出江华,一支出永明,一支出濂溪,俱汇舂陵城下,北流过青口以入泷。至此,则皆潇水矣。经泷泊[197]则永水会焉,流百余里而合湘水。”
湮江水 县北八十里。发源梅塘泉,出如散珠,深湍[198]如泼靛[199],至湮江桥,至双江口,会而东流,由沙滩至县东新桥,入湘江。
祁江水 罗含《湘中记》载十五水,皆流[入于]湘,祁水其一也。源自宝庆界余溪,经广田桥、银□湾,东北流九十里,出县北飞虹桥,南会潇湘,复折而东。《水经注》云:“余溪出西北邵陵郡邵陵县,东北[200]流[注][201]于湘。其水浊。扬清泛浊[202],水色两分。”此惟积雨后山水湍涨则然。余溪亦非浊也,但视潇碧湘蓝少逊耳。俗名“小东江”。
三江水 在白水巡司上五里。有“小三江”:一出宁远粗石梨树下紫巢塬青石百岭,至九牛坝;一出宁远大竹源钗江金洞神仙坝,至黄家渡,二水会为两江口。一出零陵黄溪七堰洛川里,至大忠桥,在上游会二水为三江口,经[203]白水司下,合流入湘江。
白江水 县东六十里。自宁远界而来,上合黄溪水,流至白水市,入大江,清澈可爱,故名。
清江水 县东百里。源有七泉龙潭,东流至归阳,与白河江合。
白河江水 县东百里。南流源出马江埠黄龙町大泉陂,至归阳市两江口,会清[204]江水,合流入湘。但清江水绿,白河水白,如泾渭两分为异耳。
狮子洑 县南一里,湘江之侧。巨石状如狮形,岩伏见齿[205],奋瞰[206]余溪,沿崖盘石[207],如有衔[208]状,然往往有屋簃[209]遮障。古谶[210]云:“狮子衔球出状元。”成化庚子(1480),水泛洑口,经一二日退,沙聚如圆球。时姚江王华讲学于此,明年廷对,果魁天下,亦见其兆也。按,洑,当作澓,伏流也。又云水洄。郭璞赋云:“迅澓增浇,涌湍叠躍[211]。”其险不减吕梁[212],客舟慎之。
柘州滩 县南一里。
人字滩 县南三里。
蒋濑[213] 县南十五里。石险可畏。按《尔雅》[214],“沙石上曰‘濑’,亦曰‘湍’,曰‘滩’。”
狮子洑滩 县西南一里。
姑洲滩 县东一里。
沥淅滩 县东十四里。水中石如笋尖。
凤凰滩 县东二十里。石伏水中如翼,水激而怒。称“凤凰”,以美[215]其名。
沥涧滩 县东三十里。水石如削。一石展如鹅翅,险甚。往往舟过人心凛栗,因改名“观音滩”。萧时用诗:“沥涧滩头浪势高,浪花瀼雪[216]石如刀。奸雄过此皆寒胆,惟有忠良志不挠。”东岸有水府晏公祠。
三门滩 县东三十八里。江中峙两危石[217],如门。
圆鼓滩 在三门滩下。
马口滩 县东四十里。有山,名“马鞍岭”。
黄鱼口滩 县东四十五里。水最高急。
茅箭滩 县东六十里。石险。
紫罗峡滩 县东六十里。在白水峡山塘上,峡名“紫罗”。
西洲滩 县东七十里。石险。
[218]浪滩 县东八十里。相传深潭底有巨钟一、巨锅一,遇狂风甚雨烈日,有时而鸣。锅鸣则旱,钟鸣则雨。
石板滩 溘浪滩下十里。
归阳滩 县东一百里。
九洲滩 县东一百二十里。滩长十里,最险有九滩,中一滩稍大。
洋濑滩 县东一百五十里。
白沙洲 县东二里。在湘江旁。
落蘋洲 县东一百三十里。
麻洲 县东一百三十里。按,水中可居者曰“洲”,祁邑洲之居湘水中者,惟落蘋洲与麻洲。然望之,但白茅蒙茸[219]而已。
河洲 县东一百八十里。湘江北岸素称“文乡”,非“洲”也。

龟潭 县东二里,湘江北岸海水湾之下。深沉不可测,层岩峭削。盘石浮[220]水面,如龟。每遇晚晴日照,倒景金光腾躍。昔人刻“龟潭”二字于崖。
浯溪 县南五里。流入湘江。唐元公结自道州归,爱其水石,因家焉。作《大唐中兴颂》,颜公真卿过而书之,刻于崖上。详见《三吾诗钞》。
梅溪 县东北六十里。源出竹岭。岩洞石泉竞流,行折二十余里,至建新入湘江。
梅塘 县北七十里。其水冬夏一气,寒凉,会湘江东注。
横塘 县东三十里。岸阔潮平,渟膏畜黛[221],是为上、下横塘。
舒塘 县东一百二十里。江滩迅激,至此而舒湓流淼[222],漭水[223]与天碧矣。按《尔雅》,筑土遏水曰“塘”,若祁之横塘、舒塘,江平似塘耳,非塘也。
湖池 在县南。
望冈池 县北六十里。有古观居绝顶。池可[224]半亩许,清泉常溢,虽旱亢不涸。盛夏芰荷满池,红莲环映。昔有道士掘地得古铁釜,可盛数斗,有文云:“望冈奉天观。”了了[225]可辨。
甘泉 [县]治北一里。其水正直上出,甘芳清冽,水色深靓,随汲随满,湘南第一泉也。先贤邹浩有铭,见《艺文》。
温泉 县东北七十里和平乡。其水冬温可浴。
寒泉 县西南湘江西岸。直[226]平阳江口。有水出石穴,当暑大寒。元公结有铭。
沙井 县治东北甘泉门内。清冽不涸。
龙家井 县城南后街。今湮。
施家井 县治小东江飞虹桥畔。有施姓者,甃[227]成井,刻石。
寿井 县治东迎恩门内。
龙井 县西南八十里。井出山顶,宽二里许。不溢不涸。祈雨者缒[228]而测之,百余丈不至底。
桂井 县治一里。出松山下,清而甘。有桂荫其上,故名。
义井 县治一里。在大路旁。
祁阳八景
祁山积翠  山在县北十五里,枕县后冈,多苍松乔木,翠霭若屏。邑人宁公良诗:“芙蓉玉削[229]碧于蓝[230],相去青天仅尺三。雨过烟光添翠黛[231],日斜树色霭青岚[232]。九嶷未许偏堆髻,五老那堪并拥簪[233]。况复一方民仰止,春风花悬[234]倚山南。”陈浩诗:“叠嶂岧峣[235]薄九霄[236],白云散尽绿鬟[237]遥。芙蓉并峙开金朵,鸾鷟双飞舞翠翘。霁色迥连三岛胜,烟光近接九嶷饶。支颐[238]独坐相看久,爽气潇然思欲飘。”
湘水涵清  湘水与潇水会,经[239]县治南,东流与小东江水合,复折而南,始北去。每夏秋之交,澄绿际天[240],夕霞倒景,新月流蟾[241],钓舟洞管[242],蓬灯渔唱,觉天地于我何有无也!柳子厚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又,“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溪口石巅堪自逸,谁人相伴作渔翁?”安城彭琉诗:“浩浩湘江流,湛湛[243]楚天碧。夜见水中月,昼见水中石。光浮似耀金,影静类沉壁。舟无风涛惊,潭有龟龙息。浊泾不足论,黑水焉可匹?缅怀击楫[244]人,临溪空叹息。”唐广诗:“祁阳一带江流东,溶漾[245]千顷玻璃[246]风。渔翁晓汲碧天上,楚女晚妆明镜中。白沙泛光映赤岸,翠竹泻影连青枫。涓流有客吊虞舜,九嶷如黛当吟蓬[247]。”
燕冈阴雨  冈在县西北九十里。山产石燕,因名“石燕冈”。石色绀而状似燕,每风雨相薄,则并飞颉颃。风雨止,还为石。邑人宁良诗:“石燕江头云暗时,几番风雨出乌衣[248]。双双仿佛沿林舞,对对依稀遍野飞。自信生成由地脉,谁知隐见[249]合天机。还疑此物成虚幻,隐伏何人辨是非?”彭琉诗:“燕冈祁山西,去郭百里许。其中产石燕,无异乌衣侣[250]。天晴不出飞,飞飞在阴雨。雨止还为石,杳然莫知处。不巢向[251]屋梁,谁能作其主?物灵有如此,可与知者语。”
雷洞灵湫  雷坛在县西七里许。洞崖高数十丈,从洞左取[252]一径登其巅,则奇石星布,若兀[253],若起,若屏,若砺,若尖,而篁林疏映[254],顺纳[255]晴朗,一佳境也。洞可容百人,顶上螺髻[256]层叠,南有石门通一径,石壁峭削如刻,上有石笋倒悬。又南数十步,有石岩,清泉从崖下涌出,石侧刻“灵泽”二字,盛暑临之,清风逼人。昔李洞阳建观之所。东莞祁顺诗:“山前流水久知名,混混[257]东来一派横。香泛松花清酒冽,净穿[258]岩石古琴清。凝秋素练[259]涵天影,秘夜寒冰映月明。欲觅陶梭[260]挂高壁,却愁风雨老龙吟。”陈浩诗:“一镜中涵万象虚,清清不受俗尘污。山灵旧閟[261]千年胜,羽客犹存八卦图。出地有声惊夙蛰[262],为霖[263]无际慰来苏[264]。居民眼见神龙起,高驾祥云应玉符。”
白鹤云屏  山在县东北三十里,数峰巑岏[265],螺髻齐云,以屈仙[266]乘白鹤上升,因称“白鹤岭”。邑人宁良诗:“白鹤山高汉表[267]横,云根结秀自天生。匡庐九叠宜相属[268],巫峡诸峰尽不成。石映有文欺[269]玛瑙,冰涵无玷亚[270]瑶琼。由来异物钟奇气,知是兹山地有灵。”唐广诗:“白鹤岭头云气生,白鹤岭下溪流清。地灵孕秀产奇石,千状万形皆天成。砚傍何必琢玛瑙,枕畔绝胜围水晶[271]。何当[272]提携献阊阖[273],六曲上刻贤臣名。”
龟潭夕照  潭在湘江,县东二里许。苍壁嵌空,前临深渊,当西日旰烛[274],赤霞射波,光漾如金,有“龟潭”二字在崖壁。陈浩诗:“滉漾霪湫[275]浸碧空,最宜吟眺夕阳中。霞光净濯冰壶[276]锦,雨气低垂宝鉴[277]虹。漠漠冥烟浮碧草,依依寒色映丹枫。须臾倒景谁能续,数点渔灯隔岸红。”张行诗:“潇湘二水汇龟潭,万顷烟波绿似蓝。斜照耀金晴接汉[278],远霞散绮夕浮岚。浯溪地借灵符镇,海水[279]湾同灏色涵。赖有悬崖双大字,至今风景数湖南。”
乌符仙咏  在县北六十里官道旁。宋逸士蒋晖居之,绍定己丑中秋后十日,一道士青巾黄服,来山访晖,谓之曰:“佳山水!为我取针石来。”入取针石出,不知其所之。但见壁间题云:“燕[280]罢高歌海上山,月瓢承露浴金丹。夜凉鹤透[281]秋云碧,万里西风一剑寒。”末题曰:“无上宫主访蒋晖。”后人刻之石。至今存焉。邑人宁良诗:“黄服仙人此旧游,紫霞[282]绝唱至今留。剑光错落天台晓,鹤驾蹁跹阆苑[283]秋。残刻有碑荒自合[284],古坛无主水空流。不知近代来游者,曾见纯阳[285]再到不?”又有白真人玉蟾符一通,与吕仙诗同刻石。符篆笔法连蜷[286]屈曲,莫测其所起处。相传以为“雷勅令”三字。
符具石

玉虚[287]师相,玄天上帝。
受天明命,剪伐魔精。
镇天宝符,万神听令。
安镇国祚,保世康民。
[288]尔鸿禧,其永宝之。
——清逸子蒋晖题
□□□□□□□□都判文,白玉蟾书


三吾胜迹   县南五里,湘江之滨,异石特出,悬崖千仞。唐水部元公结过而奇之,命溪曰“浯溪”,台曰“峿台”,亭曰“广吾亭”,皆自吾制字以旌[289]独赏。爱其胜异,遂家焉。“三吾”之名始此。会[290]安史既平,作《大唐中兴颂》,属[291]鲁国颜公真卿大书,镌之崖石,载《艺文志》。
夬  附


宋熙宁六年癸丑十月十九日,通判永州[292]柳应辰,举家游此。相传《唐中兴颂》危石为怪,人泊舟,能作孽。是日夜,柳公留宿,僧告以故。公曰:“毋怖。”命以硃濡笔[293]。是夜衣冠坐舟中,至子夜,怪果至,公呵[294]之。怪伸手入,即以笔押[295]之。诘[296],寻迹于崖石,怪遂绝。此柳公押也,所谓“心记[297]”。旧以为“夬[298]”字者,失之。柳应辰任永之明年,是为熙宁七年(1074)甲寅也。仍大书前押,命工镌于《中兴颂碑》之左高崖。题云:“押字起于心。心之所记,人不能知。大宋熙宁七年(1074)甲寅岁刻于浯溪之右,尚书都官员[外]郎柳应辰。浯溪石在大江边,心记闲将此处镌。向后有人来屈指,四千六百甲寅年。”镌在颂碑之左,视前押横直大四五尺。按:甲寅,即所书熙宁七年(1074)甲寅也。而云四千六百者,考太初历[299]以上元[300]十一月甲子朔冬至推算,每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为一统,三统为一元,六甲[301]尽矣,又还甲子朔旦冬至。若以三统计之,共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今云四千六百者,举成数[302]也。
又,《汉书·律历志》以前历下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岁,至于元封七年(1084),复得阏逢摄提格[303]之岁。或熙宁之七年(1074),正值是所谓“复得阏逢摄提格”也,故云云[304],姑备述以俟考。
又,《尔雅》:“太岁在甲曰阏逢,在寅曰摄提格。”再阅《一统志》,柳应辰即拱辰弟,先青州人,避地居武陵,精《易》。拱辰子平猷等,皆相继入第,号“武陵五柳”。
齐沈俊有诗云:“六六三三四九传,柳公诗句在崖端。个[305]中包着希夷[306]旨,世俗休将[307]押字看。”
  聻[308]音积,又音笺。《玉篇》云:“人死为鬼,鬼与人为害。聻遇鬼却为殃,若人篆书此于门傍,即百鬼见之远离千里之外也。”又音“你”,字出《吴韵》,指物也。刻在江东寺前海水湾临江崖上,正与浯溪对。相传柳应辰舟发浯溪,崖石震动,僧怆惶奔告。辰即[309]大书此字,命镌以镇之,乃不动。按,字今已剥落上一截。隆庆中,兵备副使陈觐命有司打“州”字其右□,又“聻”字上面,近大路一大石上,刻云“不记年月,不记姓名,止记希夷子。”武陵人,即应辰也。希夷子,是其□希夷之数学,而号之武陵人,指其实也。若陈图南,历查武陵[310]诸志,并无以若[311]名仙,而志不载耶?
三吾十景 附
邑人宁良纂述
浯溪潄玉  溪水发源于双井,流入渡香桥,注湘江。水石喷喘,声如潄玉。
镜石涵辉  石嵌崖隙,径二尺许,光莹如墨玉,以湘水洗拂之,崖石左右返照朗然。江上舟楫往来,汀树人物,纤悉不遗。
广吾亭六厌   溪口挺[312]异石,高六十余丈,元公构亭其顶,远山清川,水声松吹,霜日炎飚,应接不暇。“六厌”用元公铭序中语。
磨崖三绝   合崖石、颜书、元文之高妙,羡[313]而称之也。
峿台晴旭   从溪东北二十余步,有危石[314]临江,高十余丈,元公复构亭其上,每晴旭登之,远眺烟光千里。
湘江夜月   峿台北临江三四步许,元公即崖,凿窊处为尊。若清夜月明,注酤[315]尊中,蝉光[316]倒影,有和月吞杯之兴。
书院秋声   元廉访使姚公绂,命零尉曾君奎父子建。在广吾亭之南,背负峿台,前临溪水,当夫秋际天气清朗,蝉鸣松韵与书声相答,自觉尘氛[317]日去,清兴日来。
香桥野色   桥跨浯溪石浒,藤木交荫,溪瀑淙净,莎苔花草杂陈,黄莺鸣翠上下,牧童樵子往来,朝暮抚景悠然。
漫郎宅籁   漫郎,元次山号。宅在书院之右,林樾水石之响澄疏[318],宕人[319]视听。宅今废。
笑岘亭岚  亭在广吾亭之南,宋熙宁间,邑侯蔡公琼建。以美元、颜二公忠爱,非如杜元凯[320]辈但为身后名。虽岚光如昨,而亭亦废。


风俗 [小]序[321]
贾子[322]曰:“如欲移风易俗,使百姓回心而向道[323],类[324]非□□之所能为也。”然风气属[325]天,俗化繇[326]人。故应劭[327]以辨风正俗为上,则是风有不移而俗可正也。
昔称祁邑山川灵秀,代有俊民,文明开化[328]于前,茂叔谈道[329]于后,文章则元颜为先驱,德谊则郑、张[330]推独行,虽彬彬邹鲁[331]何让焉!
然明末相沿,俗侈人競,士气薾[332]而民情浮,讼以越前[333]为胜,礼以守俭为羞,童牛角马[334],有自来矣。兹遇我朝治化,翔洽[335]无违。勿届[336]二十余年,亦既蒸蒸[337]。予自下车以来,首崇学校,兴礼让,重师儒,虽不能顿挽薄习[338]于淳厚,而先贤安静之旨,祁人士所夙闻者。曹子建[339]云:“民望如草,我泽如春。”所怀惟永图[340]焉。


风气


祁邑密迩[341]衡岳,四达之衢,枕岭带[342]湘,山川区奥[343]。按,旧志称:永郡形势绸错[344],风气不齐。春或多雨,而至夏则疏。夏或遇炎,而至秋未殺[345]。端午后始衣葛;重阳后始衣绵,四时之气,未有如其候者。然以视[346]岭表[347]蛮烟瘴雨,苦雾□炎之域,则稍间[348]矣。大抵蝮虺之所藏伏,林莽之所壅阏[349]。在长沙已苦[350]卑湿,而零陵之区尤燥湿相搏[351],风土已与中土殊。非日高雾净,不出户庭。秋冬,起恒欲晏,卧恒欲早。客于此者,所宜节宣[352]也。
《白虎通》云:“凡民函五常[353]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风俗通》云:“风者,天气有寒暖,地形有险易,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也。俗者,含血之类[354]象之而生,故言语讴歌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如上二说,是俗可易,风不可移也。
司马君实[355]《奏议》云:“上行下效谓之风,众心安定谓之俗。”由此言,则风俗皆转移于上矣。


风俗
据《周礼》,“正南曰荆州。其民一男二女,其蓄宜禽兽[356],其谷宜稻。”
《汉志》云:“古称楚俗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357],食物常足。故啙窳偷生[358]而亡积聚,饮食还给[359],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信鬼巫、重淫祀[360]。”
柳宗元云:“地极三湘,俗参[361]百越,章甫居魋结之半[362],可垦乃石田之余[363]。”[364]
又云:“惟是南楚,风浮俗鬼[365]。”[366]
又云:“其人鬼且禨。”[367]按,古称“楚人鬼,越人禨。”[368]禨,祥也。邀福鬼神[369],楚越有同风矣。
刘禹锡云:“潇湘间无土山,无浊水,民秉是气,往往清慧而文。”
宋晏殊云:“俗尚弦歌。”
唐曹中表:“家闲[370]礼义,而化易孚[371]。地足渔樵,而人乐业。”[372]
明太守林公士标[373]旧志云:“祁阳地辟[374]民聚,四达之衢,视零陵尤为繁剧[375]。山川灵秀,代有俊民。然迩者[376]俗侈人竞,吊丧必以米麦,舟[377]之意虽殷,然聚饮必卜[378]夜,曲生[379]之酣已甚[380]。告讦[381]惟希一准,不思两造[382]之穷;小忿辄图深中[383],何惜身家之罄[384]。沿习已然,非朝夕矣。”
邑先贤邓公球[385]旧志云:祁之婚礼,凡亲迎必用[386]昼。若夜举,以为不重其事。士夫家皆然。殆[387]于婚义未考也。纳采、问名诸仪,富家盛具[388]面饼、米果、京果、蜜果、鸡鹅,以多担为敬。办之数月,靡之顷刻。贫者亦称贷[389]为办,以侈[390]其亲家。初求婚,须男家请亲朋及士夫敬拜女家以为重。各盛治酒会,谓之“劝亲”。合卺之晨,男女家及女之亲属俱往,谓之“送亲”。男家大设筵宴,是日鼓乐簪花[391]痛饮。顾男女相聚,礼意难周,近稍改为两日各排,先日女,次日男。从容礼洽,且不至男女溷扰[392],亦俗之善变也。第[393]自嘉靖以逮今日,无论庶民士夫之家,一有吉凶之举,鼓吹甚盛,声振比邻,无异官府,岂非奢则不逊[394]至此欤!
丧礼,凡初丧三日以后,亲识皆往吊,各具楮钱[395]及米若干,随人厚薄[396],为“吊仪”,似有助丧意。至葬之日,先期出帖子,具云:“某日发引[397],报闻。”亲识至日各具钱赠赙[398],随人厚薄。若至亲,则具猪羊牷[399],谓之“奠”。丧家盛鼓乐,开筵留饮,众人颁牲肉一片,似为醵会[400]。可一涤之[401]
按《婚礼》[402]:“凡行事用昏昕[403]。”注:“遣使行悬[404]吉礼必用昕时,亲迎乃用昏时。”来溪[405]正之是也。若夫俭为美德,婚丧大礼,厚薄之义何居[406]?要之[407]君子不忍俭其亲,父母不欲薄其子,礼不为概[408],但当称家有无[409]尔。若爱女,必务厚资装[410],贫者至有不举[411]其女。又有贫不能办葬具,且拘于阴阳禁忌之术,至终身累世而不葬,遂成不葬之俗。贤者可不为之挽回耶!
程正叔[412]《葬说》:“卜其宅兆[413],卜其地之美恶也。地之美者,土色之光润,草木之茂盛,乃其验也。而拘忌[414]者惑以择地之方位,决日之吉凶,不亦泥乎!甚者不以奉先为计[415],而专以利后为虑[416],尤非孝子之用心。”
司马君实《葬论》:“先王制礼,葬期远不过七月。又《礼》,未葬不变服,食粥倚庐,哀亲之未有所归也。既葬,然后渐有变除[417]。今之人背礼违法,未葬而除丧[418],其心安乎!人之贵贱、贫富、寿夭系于命,贤愚系于人,固无预[419]于葬。就使皆如葬师之言,为人子者方当哀穷之际,何忍不顾其亲之暴露[420],乃欲自当[421]福利耶!”
贾同[422]云:“自释氏火烧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423]皆然。鲁夏父弗忌献逆祀之议[424],展禽[425]曰:‘必有殃。’‘虽寿而殁,不为无殃。’既其葬也,焚烟彻[426]于上,谓已葬而火焚其棺椁也[427]。吴伐楚,其师居麋[428]。楚司马子期[429]将焚之,令尹子西[430]曰:‘父兄亲暴骨焉,不能收,又焚之,不可。’谓前年楚人与吴战,多死麋中,不可并焚也。则是古人以焚尸为大僇[431]也。”
司马公曰:“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婚娶而论财,是以世俗生男则喜,生女则戚,至有不举其女者,用此故也。然则议婚姻有及于财者,皆勿与为婚姻可也。”
故家遗泽[432],国之元气,所谓“虽无老成人,尚欲有典型”也。湖南自沧桑[433]而后,世旧彫零,莫祁为甚[434]。如冢宰陈公□,先朝之元老,没未三十年,藐尔[435]诸孤流离不保。平日所养纪纲之仆[436],整袂挥汗[437],曾无[438]念故主之恩,一援手赈救者。独不思[439]今之鲜衣美食,武断乡曲,豪横街市,谁非藉[440]主之故物乎?膏纨子弟折[441]而入桀黠之手,其破荡宜矣!迨其式微[442],反戾目[443]视之,又从而排挤下石以自脱,而犹望旧家之能自振,得乎?左史恶六逆[444],去逆效[445]顺,予以为当自僮仆始。
《易》[446]:“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447]。”欲人慎乃俭德[448]也。
尝见永人易公三接[449]《野史》载:“陈冢宰[450]公待客不丰,鸡酒鲜疏[451],寥寥四五簋[452],有司马公遗意。”夫俭以惜福,俭以养廉,均之[453]美德。然祁俗之日趋于侈,如江河之下矣。欲遏其流,必从上源塞之。予尤有取于贤士夫之俭以率□者。伟哉!陈公。殆有挽回风化之思焉。
岁时 小序
尝阅《荆楚岁时记》[454],所载风俗多同。但[455]今昔相沿,华薄日滋[456],鲜[457]有明其本末以追古道者,管辂[458]云:“家鸡野鹄,尚且知时,何况于人?”因稍为参订[459],于敬先敦亲、洽友睦邻尤致重[460]焉,以备[461]祁邑典故,亦密移风化[462]之一端也。
献岁[463]元旦。鸡鸣戒兴。无[464]少长男女,洁祀祖祢[465],进酒降神。礼天地毕,即出行,各谒其方庙[466]。已,乃少长序拜[467]庆贺,子妇各上椒酒[468]于家长,于是饮屠苏酒[469],以年少者为先,即白乐天诗云“三杯蓝尾酒[470]”也。元日,贴画鸡户上,插桃梗于旁。出拜亲戚及邻里,彼此办有供具[471],留饮。市不列肆[472]三日,焚所挂红黄门神钱。又互相邀饮,命曰“春酒”。有孝思者,择日拜先垄[473]
人日[474]。剪彩或镂金薄[475]为人胜[476],贴于屏帐,采七种菜作羹。按《艺苑》,正旦画鸡于门,谨[477]始也。七日贴人于帐,重人也。
上元自初八日始,至十五,张灯于门,于堂。《岁时记》:“望日[478],祠门户,先以杨柳枝插门,随枝所指,仍以酒脯、饮食及膏豆粥,插著[479]而祭之。观灯行乐,丙夜[480]不绝。”《史记》,汉家祀太乙[481],以昏时祠到明,亦其遗事也。
正月二十日为“天穿”,以红缕系煎饼饵,置屋上,谓之“补天穿”。
二月朔[482],唐时称“中和节”。民间以青囊盛百谷、瓜李、果种相问遗[483],号“献生子”。
社日必有雨,谓之“社翁雨”。俗云,社翁、社母不食旧水。
社日,四邻并结彩会社[484]祭神,民间多重社斋,自朝至暮不食,但嘬水、生果。夙有所祈于社神者也,必清斋。
断火三日,亦曰“禁烟”,谓冬至后一百四日、一百五日、一百六日也。按,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据历[485],合[486]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
寒食,家家折柳插门,上墓拜扫。柳文:“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庸[487]丐,皆得上父母丘垅[488]焉。马医夏畦[489]之鬼,无不受子孙追养者。”《五代史》:“寒食野祭而焚纸钱,清晨汲活水,贮以新甕,经久色味不变,造酒尤佳。”
自初春至初夏,五日一番风候,曰“花信风”。梅花风最先,楝花风最后,凡二十四番以至寒尽。唐诗:“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又古诗:“苦楝花风吹日长。”此农候[490]也。
《汉仪》[491]:“季春上巳[492],官及百姓皆禊[493]于东流水上,以祓除疾病。”禊者,洁也,于水上盥[494]洁之也。巳者,祉也[495],邪疾已去,求介祉[496]也。后但用三日,不复用巳[497]
四月八日浴佛节。造乌色饭相馈遗。按杜诗:“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陶隐居[498]《登真隐诀》有“青精干石飠迅饭法”[499],取南烛草、木叶煮汁渍米,炊[之]。又名“黑饭”,即“乌饭”也。郑畋[500]诗:“圆明青飠迅饭。”又云:“杨桐叶细冬青,居人[501]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502]阳气。”亦即此。但道家遇寒食为异耳。
五月五日午时为“天中节”,刻菖结艾为小人子或葫芦形,带之辟[503]邪。或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以五彩丝系臂,辟鬼及兵,一名“长命缕”。作赤灵符着心前,辟兵。作桃符印以止恶气。蓄兰为沐浴,楚词:“浴兰汤兮沐芳华。”以菖蒲或缕或屑泛酒[504]
其日作“枭羹”[505],以其恶鸟,故以五月五日食之。苏颖滨[506]《帖子》云:“百官却[507]拜枭羹赐,凶去方知舜有功[508]。”古重枭炙,盖欲去其类,则民间有然矣,不必大官之赐。
屈灵均[509]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长沙欧回[510]遇人自称三闾大夫[511],云:“君常见祭[512],甚善!但苦蛟龙所窃,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仍以五彩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自后依其言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风土记》[513]:“菰叶[514]裹粘米,谓之“角黍”,本汨罗之遗风。此日并以舟楫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
六月六日为“半年节”,以酒肴祀家庙,或暴[515]书及衣物。按,郝隆[516]曝腹中书,在七月七日,古今不同耳。
伏日祠社。《汉书》云:“伏者,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不升,故为藏伏,名伏日。”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不干他事,后汉令伏闭尽日。
七月初七日夜,洒扫于庭露[517],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河鼓织女二星。按,天河之西,有星煌煌,与参[518]俱出,谓之“牵牛”,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氐[519]之下,谓之“织女”。唐宫七夕嫔妃各执九孔针[520]、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荆楚记》:七夕妇人结采楼,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521],有蟢子[522]网于瓜上,则以为得巧。或见天汉中,有奕奕[523]正白气,光耀五色,见者便拜,而愿乞富乞寿及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言之,颇有受其许者。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羽士[524]于其日夜讲经设醮[525],佛教为七代父母、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僧,名“盂兰盆”。
中秋八月,名端正月。自十一至十五,多治具[526]集客看月。东坡诗:“尝闻此宵月,万里同阴晴。”盖闻之海贾[527]云。
八月秋社,各以糕酒相馈,间以诸肉杂物调和,铺干饭上,谓之社饭。
九月九日,登山饮菊酒,妇人带茱萸[528]囊,各以粉面、糕饼相遗。
二社重阳[529],尚食糕,而重阳[530]为盛。大率以枣为之,或加栗食。饵者,《方言》:“饵谓之糕,或谓之餈[531]。”《周礼》注:“糗饵[532]者,豆末屑,蒸之以枣。”权德舆诗:“酒泛茱萸晚易醺。”今之饮茱萸酒,其遗风也。
冬日,其暖如春。故十月谓之小春。峡人十月一日多以蒸裹[533]为节物,又名“燋糟”。杜诗:“蒸裹如千日,燋糟萃一柈[534]。”十月朔,士庶拜坟,祭飨之,如寒食节。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万国百僚称贺,其仪亚[535]于岁朝。魏曹植《旧仪》:“冬至献履贡袜,所以迎福践长,作赤小豆粥以禳疫。”刘子翚诗:“豆糜厌胜[536][537]荆俗。”
古季冬先腊[538]一日,大傩[539]逐疫。谚云:“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形以逐之。
南方专用腊八日灌佛[540],作浴佛会。并作七宝五味粥。
周曰“蜡”,汉改曰“腊”。腊者,祭先祖。蜡者,祭百神。同日易祭也。《蔡邕集》:“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饮宴,非但迎气[541],故但送不迎。”汉腊在冬至后第三戊大墓日也,遇闰岁,即以第四戊为腊,不可在十一月。
腊月二十四夜祀灶,其说谓灶神翌日[542]朝天,白[543]一岁事,故前期祷之。此夕亦云“小年”。俗贴灶马[544]于灶,上其酒果、米茶。至夜少静,屏妇女,唯男子拜而祭之。以酒糟抹于灶门之上,醉司命于灶釜。点灯,谓之“照虚耗”。
二十五夜煮赤豆作麋[545],暮夜阖家同食。虽远出未归者,亦留贮。口分至襁褓小儿及僮仆皆预[546],名“口数粥”。人家门首燃薪满盆,谓之“相暖热”。村落则以秃帚若[547]麻秸、竹枝燃火炬,缚长竿之杪以照田,烂然[548]遍野,以祈丝谷,谓之“照田蚕”,与“烧火盆”同于爆竹之夕。
吴中以二十五夜盛[549]爆竹以驱恶鬼。欧诗[550]:“隋宫守夜沉香火,楚俗驱神爆竹声。”除夜,祭其先,竣事,长幼聚饮,祝诵[551]而散,谓之“分岁”。曹松诗:“腊尽倾时斗,春通绽处云[552]。”亦有守岁者,杜诗[553]:“守岁阿戎[554]家,椒盘已颂花。”
除夜将晓,鸡且鸣,婢获[555]持杖击糞壤[556],致词,以致利市,谓之“打灰堆”,本[557]彭蠡清洪君庙中如愿故事。
立桃板于门户,画神荼、郁垒[558]以御凶鬼,所为[559]“换桃梗”也。
(舆地志卷之一[终])


[①] 分野:古代把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与地上的十二州或十二国相对应,称为分野。具体对应关系,各说大致相同。然亦有不一致处。这种对应关系,又可通过十二星次或十二辰来表示。

[②] 列宿:众星宿。指黄道附近的二十八星宿。

[③] 州域:指十二州或九州,包括众诸侯国。

[④] 有自来:起源久远。自来,指初始起源。

[⑤] 经以垣(yuán)宿:纵向的为三垣四十七星。经,纵向。宿,星。垣,古代天文学术语,指中宫的太微、紫微、天市三垣。宋王应麟《小学绀珠一·天文道》:“三垣太微十星,中垣紫微十五星,下垣天市二十二星。三垣四十七星。”

[⑥] 纬以七曜(yào):横向的为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矅,指光芒之星。

[⑦] 精:精气。

[⑧] 捷于桴(fú)鼓:其敏捷的程度就象鼓锤打到鼓上立即发出响声。桴,鼓锤。桴鼓,以桴击鼓,鼓即发声,比喻相应。

[⑨] 休祥:吉庆祥瑞。休,吉庆、美善、福禄。

[⑩] 灾祲(jìn ):犹灾异。祲,妖异的现象。《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杜予注:“祲,妖象也。”

[11] 端:起因。

[12] 甘石:战国时齐人甘德和魏人石申夫皆精于天文。所著散佚,后人辑为《甘石星经》。

[13] 一行:僧一行,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魏州昌乐人,本名张遂。出家后博览经典,精通历算,著有《大衍历》等。又为我国佛教密宗之祖。

[14] 分星:与分野相对的星宿。

[15] 宿度:星宿的运行度数。

[16] 躔(chán)次:指黄道上的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躔,《县志》原文作“缠”,误。

[17] 要:总之。

[18] 端:征兆。

[19] 戏渝:玩忽改变。

[20] 耑(zhuān):通“端”,真正。

[21] 分:分野。

[22] 备:齐备,齐全。

[23] 故事:典故。

[24] 特:只。

[25] 端委:犹言头尾,始终。指底细。

[26] 星土:星域。

[27] 封域:疆域。

[28] 辰:地支的总称,与十二星次相配。古代把赤道一周分为十二等份,向东向西配以十二支,叫十二辰。二十八宿大致分布于赤道和黄道周天之内。

[29] 分土:所统辖的区域。

[30] 二十八舍: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舍,星宿。

[31] 秉:通“柄”。

[32] 候:征候,征兆。

[33] 荧惑:火星。

[34] 占于鸟衡:依据鸟星和斗柄来进行预测。鸟,指南方朱雀七宿中的星宿。衡,指斗柄中的玉衡星。

[35] 鹑尾:南方朱雀七宿中的尾宿。

[36] 鸟帑(nú):指二十八宿的轸星。因其为南方朱雀七宿之末,故名。帑,通“孥”,细弱处,指鸟尾。

[37] 冢宰、辅臣:宰相,辅政大臣。

[38] 《天官书》:即《史记•天官书》。

[39] 欲:太,甚。

[40] 四星:即轸宿四星。

[41] 五星:即五行星,金、木、水、火、土。

[42] 天库、五车:均为星名。

[43] 十二次:即十二星次,即黄道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每一等分,皆有专名,即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44] 费直:字长翁,东莱(今莱州)人,西汉古文易学“费氏学”的开创者,官至单父令。今本《周易》与《费氏易》有很深的渊源。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费氏易》一卷、《费氏易林》一卷、《周易分野》一卷。

[45] 徼:界。

[46] 青丘:古地名。《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太平御览》:“青丘国其人食谷……其狐九尾。”

[47] 直建巳之月:当阴历六月。

[48] 太微:北极三垣之一。三垣指紫微、太微、天垣三大星区。

[49] 唐:《县志》原文作“启”,误。

[50]北斗:北斗是在北方天空由七颗星排列组合而成的一组星,其形如斗,故名。七星的名称依次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其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组成斗身,曰“魁”;玉衡、开阳、摇光三星为斗柄,曰“杓”。

[51] 璇玑玉衡:北斗七星。其中斗魁为璇玑,斗柄为玉衡。

[52] 杓携龙角:斗柄与苍龙七宿的角宿相牵连。

[53] 衡殷南斗:玉衡正对着玄武七宿中的斗宿。殷,正。南斗,斗宿。

[54] 魁枕参首:斗魁枕靠在白虎七宿参宿的头部。

[55]七政: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56] 枢机:关键,要害。

[57] 摇:《县志》原文作“瑶”,误。

[58] 南斗玉衡:玄武七宿中的斗宿,共六星。玉衡,指南斗斗柄。

[59] 主:《县志》原文作“至”,疑误。应作“主”。

[60] 候:占候,观测。

[61]镇星:亦作“填星”,土星的别名。

[62] 南宫:南方朱雀。宫,指区域。

[63] 丙丁:十二辰中的丙丁二星次。

[64] 《县志》底本为“襄公二十三年”,有误,应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65] 岁星淫于悬枵(xiāo):是年岁星本应在星纪的次位而明年当在玄枵之次,而其今年却在玄枵,谓其淫行失次。淫,错失次序。悬,通“玄”。枵,空虚。

[66] 裨灶:人名,先秦时代郑国天文学家,善占星术。《史记·天官书》对其有记载国。

[67] 岁:岁星,即木星。

[68] 辰尾:星宿名。即尾宿。尾宿九星,形成东方苍龙之尾,故也称龙尾。

[69] 史墨:春秋时晋国大夫,思想家。其姓蔡,名墨,生卒不可考。官为晋太史,故称史墨。长于天文星象、五行术数与筮占,熟悉诸侯国内政。认为“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并开“五行相胜”学说的先河。

[70] 六年及此月庚辰:六年以后到这个月的庚辰日。“及此月”三字据《左传》原文补。以下方括号内的文字,同此。

[71] 不克尽:不能尽克。即吴不能尽灭楚。

[72] 先是:指辛亥朔日之前。

[73] 更:又。

[74] 占:《县志》原文作“变”,误。应作“占”。

[75] 午,南:午为南方。古代以地支与五方相配,寅卯为东,巳午为南,申酉为西,亥子为北,辰戌丑未为中。

[76] 午,火:午为火。古代以地支与五行相配,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辰戌丑未为土。

[77] 庚,金:庚为金。

[78] 妃:配偶。

[79] 六:水属阴,而《易经》用数字六代表阴爻。

[80] 次:十二星次。

[81] 三台:星名,共六星,分为上中下三台,每台二星。又叫“三能”,属于太微垣,象征人事之三公。

[82] 五星:金木水火土五星。

[83] 辰:十二辰。

[84] 此标题失当。一是与《目录》不合,二是与正文不合,正文无形胜、名胜标题,且“形胜”与“名胜”所指不明。

[85] 沅湘:疑当作“潇湘”,因前面提及“九疑”,且下文提“此上游之形胜也”。

[86] 形胜:优越便利的地势。

[87] 以弹丸介处其冲:凭着小小的一块弹丸之地,处于其中的要冲地位。介处,处于交界之地,介乎其中。

[88] 凭:靠近。

[89] 距:到。

[90] 四望:山名。

[91] 隈(wēi):山边弯曲处。《管子·形势》:“大山之隈,奚有于深。”尹知章注:“隈,山曲也。”

[92] 手足腹背:比喻左右前后呼应。

[93] 形险:险要地形。

[94] 袤(mào):纵长。张衡《两京赋》:“于是量径轮,考广袤。”李善注:“南北曰袤。”

[95] 贯凑:贯通会合。

[96] 衢:四通八达分岔的道路。《尔雅·释宫》:“四达谓之衢。”

[97] 宁:常宁。

[98] 固:通“故”,原本是。

[99] 内壮疆圉(yǔ):此句意思是:境内强化边疆的防御力量。壮,使动用法,强化。疆圉,边疆的防御。圉,通“御”,阻止,抗御。

[100] 外捍强暴:境外抵抗入侵的强暴势力。

[101] 北罗、大云:山名,在邵阳境内。邵阳与祁阳接壤。

[102] 高霞、金紫:即东安县境北一百余里的高霞山与金紫岭。金紫岭与祁阳相接。

[103] 邻封之域:邻县边界地方。

[104] 审:明确。

[105] 以形胜著:以山川地势之自然优越壮美而著名。胜,指优美的景物、境界等。著,著名。此句言外之意是:不仅仅凭借形胜著名,还有人文。

[106] 名胜:有古迹或优良风景的著名地方。此处应是“疆界山川形胜名胜”的省语。

[107] 三:《县志》原文为“二”,误。因前面说“志分野第二”,这里又说“志名胜第二”,显然“二”应为“三”。

[108] 《县志》实载二十五。

[109] 瞰(kàn):由高往低看。

[110] 尾蟠(pán):上游盘曲蜿蜒。尾,指河流的上游。蟠,盘曲着伏在……。遐澨(shì):远方的水边。遐,远。澨,水边,水滨。

[111] 萦(yíng)青缭(liáo)白:青山白云相萦绕。萦,缠绕围拥。缭,围绕。

[112] 与天为际:与天相接。

[113] 昔构:当年构建的。

[114] 科试年:举行科举考试的年份。

[115] 占得隽(jùn)名数:预测中举的人数。隽,通“俊”,美,俊秀。

[116] 县龙:县之龙脉。

[117] 潺湲(chán yuán):溪流平缓。

[118] 前沥为陂(bēi):向前积蓄为池塘。陂,池塘。《广雅•释地》:“陂,池也。”

[119] 不昔若:即“不若昔”。否定句宾语前置句法。意指参加科考取得名次的没有以前那么多。

[120] 改卜:重新选址。

[121] 蒸蒸丕变:蒸蒸日上,大有改观。

[122] 秀出:杰出,高起。

[123] 回注:环绕流过。

[124] 排连:并排相连。

[125] 崿嶂(è zhàng):高峻的形如屏障的险峰。

[126] 楚白公:即白公胜(前526-479),又名熊胜,是楚平王的嫡孙,太子建的儿子,当时人们称他为王孙胜,号白公。前479年6月,吴国攻打楚慎邑,白公胜率军在慎邑击败来犯的吴军,缴获大批军械辎重。同年7月,以献战利品为名,带兵入郢,杀楚国大臣子西、子期,劫走楚惠王,史称“白公之乱”,欲立子闾为楚王,子闾不肯接受王位,被杀。随后楚国大臣公子高率方城外之军前来镇压,击败白公胜,白公胜逃到山中,自缢而死。一说白公胜并没有死,而是逃到了祁阳白鹤山。

[127] 元孙:即玄孙。曾孙之子叫玄孙。元,同“玄”。清代因避康熙玄烨讳,改“玄”为“元”。

[128] 崚嶒(língcéng):高峻叠出的样子。

[129] 客星:忽隐忽现的星。

[130] 度回雁峰:度过衡山回雁峰。

[131] 触石:矗立的石崖。触,通“矗”。

[132] 鞯(jiān)具:马鞍。

[133] 苍峙:高耸入天,苍指天。

[134] 伯仲:并列难分高下。

[135] 勤:苦,劳累。

[136] 揭厉:提起衣裳涉水。

[137] 透:穿过。

[138] 静者:静坐修养的人。

[139] 施田:施舍、捐献田地。

[140] 石隐:依托石岩隐居。

[141] 千螺万黛:喻许多山峦如螺髻,青翠如黛色。

[142] 纯阳:即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原名吕喦,字洞宾,道号纯阳子,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载丙子年(796)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是传说中的道教八仙之一。

[143] 束:收拢。

[144] 研:研磨。

[145] 绀:紫色。

[146] 风雷相薄:即风雷交加之意。薄,通“迫”。

[147] 颉颃(xié háng):鸟上下飞翔貌。

[148] 罗君章:罗含,字君章。著《湘中记》。

[149] 湘水绕其东:湘水从石燕山的东面环绕流过。

[150] 潨(cōng)然:水声。潨,通“淙”。

[151] 森沉:犹言“深沉”。森,通“深”。

[152] 虬蜷(qiú quán):如龙盘曲。

[153] 以:而。

[154] 杳湖山:《县志》原文作“杳湖岭”,误。

[155] 培嵝(lǒu):小土山。本作“附娄”,或“部娄”。

[156] 王孙:帝王后裔。未详其人。

[157] 星:《县志》原文作“果”,误。

[158] 炼师:烧炼丹药的道士。

[159] 累然:堆积隆起的样子。

[160] 萧瑟:风吹树木声。

[161] 鱼:木鱼。

[162] 龛庵于石广间:在石崖突起的下面建构一个小小的佛庵。龛,供奉神佛的小阁子,这里用作动词,建成小阁。广(hǎn),石崖突出,其下可居人或可搭建小屋者。在古代,“广”、“廣”是不同的两个字。

[163] 枕席:用作动词,铺上枕席。

[164] 栖真:这里喻为神仙棲息地。

[165] 雩(yú):古代求雨的祭祀。

[166] 头:指溪口。

[167] 薮(sǒu):草野。

[168] 湫(qiū):水池,潭。扬雄《蜀都赋》:“火井龙湫。”章樵注:“湫,潭。”

[169] 人日:初七日。

[170] 癯(qú):同“臞”,瘦。《集韵虞韵》:“癯,《说文》:‘少肉也。’或作臞。”

[171] 林樾沟塍(gōu chéng):指山野之中。沟塍,即沟渠和田埂。

[172] 小有洞天:即小洞天。指神仙居往,引人入胜的小岩洞。

[173]  山亞:同“垭”,这里指两岩石间狭窄的地方。

[174] 栖真:这里指神仙栖息地。

[175] 常住:“常住庄”的省称。归属于寺庙的田庄。

[176] 龛成:架构而成。龛,小阁,这里用作动词。

[177] 嵁(kān)谷:深谷。

[178] 渟泓(tíng hóng):水聚积而不流动。

[179] 伏流:地下暗河。

[180] 底事:何事。

[181] 蓬岛:泛指仙山。

[182] 武陵:即武陵源或世外桃源。

[183] 金籁:秋声。金,五行之一,指西,又指秋。籁,声音。

[184] 兴为随:兴趣为此而生。随,指尾随而来。

[185] 陶:陶醉。

[186] 琥珀香浮鉴光泠:色如琥珀般的琼浆浮动着清香,映照清冷的月光。琥珀,色如琥珀的酒。鉴,镜。

[187] 瑶:玉光。

[188] 春香:春天花草之中。

[189] 尊不虚:指窊尊石虽然空陷凹下,貌似虚无,但其实富有情趣。

[190] 呴濡拭帨(xǔ rú shì shuì):呵气润湿,用佩巾擦拭。

[191] 秦蓝景茂:秦蓝,字景茂。

[192] 仍烦:仍,频仍,屡屡。烦,劳烦。

[193] 幽光:月光。

[194] 祗:只。

[195] 经:《县志》原文作“径”,误。

[196] 泷:险滩。在今双牌江村一带。

[197] 泷(shuāng)泊:即泷泊镇。今讹其音,作双牌。

[198] 湍(tuān):水势急。《县志》作“耑”,误。

[199] 泼靛:泼在地上的一滩靛青染料。

[200] 北:《水经注》原文作“南”。

[201] 注:《县志》原文为“江”,误。

[202] 扬清泛浊:杨守敬《水经注疏》云:“余溪水清,白河水白,白河水流入余溪之后,水分二色,如泾渭分明。”似乎未洽文义,姑录之以备考。参见“白河江水”条。

[203] 经:《县志》原文作“径”,误。

[204] 清:《县志》原文作“青”,误。

[205] 岩伏见齿:岩洞口潜伏水中,只现出牙齿。牙齿,指洞口尖石。

[206] 奋瞰:巨石奋力俯视。

[207] 盘石:圆形巨石。

[208] 衔:含在口中。

[209] 屋簃(yí):房屋。簃,楼阁旁的小屋。

[210] 谶(chèn):谈论预言、验证的书籍。《说文·言部》:“谶,验也。”

[211] 这两句的意思是:迅疾的回流,层层盘旋;喷涌的急流,堆叠跃起。增,通“层”。浇,水回旋的样子。按,“澓”,指漩涡,回流。有“伏流”的含义,但在郭璞的《江赋》中并不作“伏流”解。

[212]吕梁:《水经·泗水注》:“泗水过吕梁南,水上有石梁,故曰吕梁。”吕梁亦称吕梁洪,有上下二洪,相距数里,巉石齿列,波流湍激。《列子》称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千仞,流沫四十里,即此。

[213] 濑(lài):从沙石上流过的水。《说文•水部》:“濑,水流沙石上也。”

[214] 《尔雅》:书名。中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相传为周公所撰,也有说是孔子的学生为解释六艺所作。实际上应是秦汉年间的学者根据先秦以来的训诂成果,缀辑增益而成的集体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二篇。今本一卷十九篇。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解释词语,后十六篇专门解释名物术语,为考证词义和古代名物的重要资料,后世的经学家常依其解说儒家经义。唐宋后列为“十三经”之一。

[215] 美:《县志》作“善”,误。

[216] 瀼(ràng)雪:如流动的冰雪。瀼,江水横通山谷入江河。《正字通水部》:“瀼,夔州涧水接通山谷间,市人谓之瀼。”

[217] 危石:巨石。

[218] 溘(kè):水急。

[219] 蒙茸(méng róng):这里指迷蒙一片。

[220] 浮:上半部分浮露在水面。

[221] 渟膏畜黛:犹如积蓄着脂白、黛绿。渟,水不流。畜,通“蓄”。

[222] 舒湓(pén)流淼:缓缓涨溢,江流淼淼。湓,水上涌,漫溢。《集韵·魂韵》:“湓,水溢也。”

[223] 漭(mǎng)水:水广阔无际。

[224] 可:大约。

[225] 了了:清楚分明。

[226] 直:正当。

[227] 甃(zhòu):用砖石砌。

[228] 缒(zhuì):用绳系着向下放。

[229] 芙蓉玉削:指祁山石白如玉。芙蓉,即莲花。喻白色。

[230] 碧于蓝:指山中草木翠绿胜过靛蓝的染料。

[231] 添翠黛:添加绿色。

[232] 霭青岚:密集青岚。

[233] 此句语序有变更,即“未许九疑偏堆髻,那堪五老并拥簪”。偏堆髻,并拥簪:均以女子发型比喻山峰。

[234] 悬:《县志》作“县”,古可通。

[235] 岧峣( tiáo yáo):高耸。

[236] 薄九霄:接近苍天。薄,通“迫”,接近。

[237] 绿鬟:绿发,喻草木。

[238] 支颐:手支下巴。

[239] 经:《县志》原文作“径”,误。

[240] 际天:连接天际。际,连接、交接。

[241] 蟾:月光。古代传说月宫中有蟾蜍,故诗文中常以“蟾”指月亮。

[242] 洞管:箫。

[243] 湛湛:清深。

[244] 去楫:划浆。

[245] 溶漾:波光浮动。

[246] 玻璃:古指水晶。

[247] 吟蓬:为漂泊他乡而叹惜。

[248] 乌衣:乌衣巷。王谢宅第所在。这里用典,指燕子。

[249] 见:通“现”。

[250] 乌衣侣:指燕子成双。

[251] 向:往。

[252] 取:这里是沿循的意思。

[253] 兀:高而上平。

[254] 疏映:疏落光映。

[255] 顺纳:随势采纳。

[256] 螺髻(luó jì):状如螺髻的山峦。这儿指山石。

[257] 混混:水奔流的样子。

[258] 净穿:指清泉穿通。

[259] 素练:喻溪流如一条白绢。

[260] 陶梭:

[261] 旧閟:原先关闭着。

[262] 惊夙蛰(sù zhé):惊动了多年蛰伏的动物。

[263] 为霖:施雨。

[264] 来苏:将要苏醒获救的庄稼。

[265] 巑岏(cuán wán):峻峭,山又高又尖的样子。

[266] 屈仙:楚白公玄孙。

[267] 汉表:犹言天外。汉,指天汉,银河。

[268] 相属:相从属。意思是跟在后面。

[269] 欺:胜过。

[270] 亚:仅次于,好似。

[271] 此两句意思是:奇石作砚则无需玛瑙,作枕则绝胜水晶。

[272] 何当:何时。

[273] 阊阖:天门,借指天宫。

[274] 旰烛:晚照。

[275] 霪湫(yín qiū):犹言“深潭”。

[276] 冰壶:喻潭水清洁如冰。

[277] 宝鉴:宝镜。

[278] 汉:天汉,银河。

[279] 海水湾:河湾水大而深,故取名海水湾。

[280] 燕:通“讌”,即“宴”。

[281] 鹤透:鹤声穿透。

[282] 紫霞:仙酒名。

[283] 阆苑:仙宫。

[284] 荒自合:指荒草掩盖。

[285] 纯阳:即吕洞宾。

[286] 连蜷:弯曲牵连。

[287] 玉虚:神仙所居的宫观名。

[288] 锡:通“赐”。

[289] 旌:表。表彰。

[290] 会:恰好遭遇。

[291] 属:通“嘱”。

[292] 通判永州:任永州通判。

[293] 以硃濡笔:以笔沾丹砂。硃,丹砂。濡,沾上。

[294] 呵:呵斥。

[295] 押:画符。

[296] 诘旦:次日早晨。

[297] 心记:犹言“心印”。即与心迹相合的符号或标记。

[298] 夬(kuài):《周易》卦名,乾下兑上,表示决断的意思。

[299] 太初历:汉武帝太初元年所造历法。

[300] 上元:以六十甲子配九宫,得一百八十年。每一百八十年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第二个甲子为中元,第三个甲子为下元。

[301] 六甲:六十甲子。

[302] 成数:整数。

[303] 阏逢摄提格:古代以假想的太岁星的运行为依据,制定太岁纪年法,并专门取了一些奇怪的名称来表示。阏逢,即甲。摄提格,即寅。

[304] 云云:如此如此说。

[305] 个:此。

[306] 希夷:谓空虚寂静,不能感知。《老子》:“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

[307] 将:作。

[308]聻(jiàn):迷信的人称鬼死为聻。《正字通》:“相传人死为鬼,鬼死聻,若篆书此字于门旁,百鬼远离,其说未知所出。……俗谓之辟邪符,以聻为鬼名。”

[309] 即:《县志》原文作“印”,误。

[310] 武陵:今湖南常德。

[311] 以若:以此。

[312] 挺:直立。

[313] 羡:仰慕。

[314] 危石:高而险的石崖。

[315] 酤:酒。

[316] 蝉光:月光。蝉,通“蟾”,即蟾蜍。传说嫦娥窃不死药而奔月,化为蟾蜍。

[317] 尘氛:喻尘世烦扰。

[318] 澄疏:清亮疏朗。

[319]宕:通“荡”,拖延,指吸引人不忍舍去。

[320] 杜元凯:即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学者。以破竹之势一举歼灭东吴,帮助西晋完成统一大业。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山下潭中有杜元凯碑,元凯好尚后名,作两碑,并述己功。”

[321] 据《县志》行文体例,应补一“小”字。

[322] 贾子: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初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其思想以儒家为主,也杂有法家、黄老的成分。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大类,其中《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323] 回心而向道:改变心理而向往道义。

[324] 类:大概。

[325] 属:从属于,决定于。

[326] 繇(yóu):通“由”,在于,决定于。

[327] 应劭:汉末汝南州顿人,字仲远。博学多识,平生著作颇丰,现存有《汉官仪》、《风俗通》等,《后汉书》有传。《县志》原文作“邵”,误。

[328] 文明开化:文治教化。

[329] 茂叔谈道:指周敦颐阐述“性命义理”之学。茂叔,即周敦颐,字茂叔。

[330] 郑、张:郑产、张栻。

[331] 邹鲁:孔孟之乡。

[332] 薾(ěr):疲困貌。

[333] 越前:超越前人。

[334] 童牛角马:童牛,指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违反常理的事物。

[335] 翔洽:安祥融洽。翔,通“祥”。

[336] 勿届:不到。

[337] 蒸蒸:纯一宽厚貌。

[338] 顿挽薄习:一下子挽回浇薄的习气。

[339] 曹子建:即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人,为曹操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洛神赋》、《白马赋》、《七哀诗》等,广为后人传颂。南朝谢灵运赞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钟荣亦赞曹植道:“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340] 永图:长久之计。

[341] 密迩(ěr):邻近。密、迩皆近的意思。

[342] 带:环绕。

[343] 区奥:犹言奥区,腹地,内地。

[344] 绸错:密切交错。

[345] 殺(shā):消减。

[346] 视:相比。

[347] 岭表:指五岭山脉以南。表,外面。站在祁阳的角度,靠近京城曰内,反之曰外,岭外,即指岭南。

[348] 稍间:稍为好些。

[349] 壅阏(yōng è):闭塞。

[350] 苦:苦于,为之痛苦。

[351] 相搏:相交。

[352] 节宣:调节顺气。

[353] 五常:五行。

[354] 含血之类:指人类。

[355] 司马君实:即司马光(1019-10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直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其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356] 蓄:《周礼》原文作“畜”。畜,畜牧。禽兽:《周礼》原文为“鸟兽”。

[357] 蓏(luǒ):草本植物的果实,瓜类。《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蚌蛤。”蠃(luǒ):蚌类,同“螺”。《县志》原文“蠃”作“嬴”,误。

[358] 啙窳(zǐ yǔ)偷生:懒惰、苟且而活。啙,弱,劣,懒惰。《史记·货殖列传》:“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啙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

[359] 还给:周全丰足。还,通“旋”,周回。

[360] 淫祀:不合正规的,过滥的祭祀。

[361] 参:参杂。

[362] 章甫居魋(tuí)结之半:帽子戴在发髻的中腰,暗指这是当时百越民族的装束。章甫,古人对帽子的称呼。魋结,亦作“椎髻”,一撮发髻,形状如椎,这也是百越族的发形。

[363] 石田之余:石田之残余,言外之意是到处为石田,所余田土很少。

[364] 语出柳宗元《代韦刺史永州谢上表》。

[365] 风浮俗鬼:即风俗轻浮,好信鬼神。

[366] 语出柳宗元文集《崔刺史志》篇。

[367] 语出柳宗元文集《息壤记》篇。

[368] 楚人鬼,越人禨(jì):楚人迷信鬼神,越人祭鬼神以求福。《广雅·释灵》:“禨,祭也。”语见《吕氏春秋》。

[369] 邀福鬼神:向鬼神祈求福祉。邀,祈求。

[370] 闲:《县志》原文作“间”,误。闲,通“娴”,熟习。

[371] 孚:《县志》原文作“浮”,误。孚,信服。

[372] 引文见《永州谢上表》。

[373] 林公士标:即林士标,福清人,明万历四十五年任永州知府,修成《永州府志》,今佚。

[374] 辟:通“僻”,偏远。

[375] 繁剧:事务极其烦重。繁剧:事务极其烦重。

[376] 迩者:近来。

[377] 舟:通“周”,周济。这里指以米麦相助,以为酿酒。

[378] 卜:选择。

[379] 曲生:酒。典出唐人郑棨《开天传信记》: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有朝客十余人来访,思饮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称曲秀才,抗声谈论,一坐皆惊。良久暂起,如风旋转。法善疑为妖魅,密以小剑击之,坠于阶下,化为一瓶美酒。众人大笑,饮之,其味甚佳。因揖其瓶曰:“曲生风味,不可忘也。”后遂以“曲生”、“曲秀才”作为酒的拟人之称。

[380] 已甚:太甚。已,太,过于。

[381] 告讦(jié):攻击别人的短处,揭发别人的阴私。《玉篇·言部》:“讦,攻人之阴私也。”《县志》原文作“许”,误。

[382] 两造:去两次。

[383] 深中:深深地中伤、攻击陷害。深中:深深地中伤、攻击陷害。

[384] 身家之罄:指家破人亡。罄,耗尽家财。

[385] 邓公球:即邓球,字应鸣。明嘉靖二十五年丙午科以《书》中第八名亚魁,历宜兴、弋阳令,迁户部主政,转正、副郎。著有《明代泳化类编》百三十六卷、《续编》十七卷,《理学宗旨》、《闲适剧谭》及《祁阳县志》等书行世。自号“寄漫子”。享年七十余岁,人称“来溪先生”。

[386] 用:以,于。

[387] 殆:恐怕,或许。

[388] 盛具:多备。

[389] 称贷:举贷,即设法借贷。

[390] 侈:夸耀。

[391] 簪花:插戴花朵。

[392] 溷扰:淆乱。

[393] 第:只是。

[394] 不逊:不知礼让。

[395] 楮(chǔ)钱:纸钱。

[396] 随人厚薄:因人不同而礼物或多或少。

[397] 发引:出殡。

[398] 赙(fù):以财物助人办丧事。《玉篇·贝部》:“赙,以财助丧也。”

[399] 牷(quán):古代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牛。《说文·牛部》:“牷,牛纯色。”

[400] 醵(jù)会:凑钱饮酒jihui。

[401] 涤之:涤除,清除。

[402] 《婚礼》:即《仪礼·士昏礼》。

[403] 昏昕:傍晚(黄昏)与黎明。

[404] 悬纁(xūn):应作“玄纁”,指彩礼。

[405] 来溪:即邓球,字应鸣,人称来溪先生。详见“邓公球”注。

[406] 何居:为什么。

[407] 要之:总之。

[408] 概:一概,一律。

[409] 称家有无:与家财有无相称。

[410] 装:通“妆”。

[411] 举:生养,生育。

[412] 程正叔:即程颐(1033-1107),字正叔,洛阳伊川人,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

[413] 卜其宅兆:占卜其坟地的征兆。

[414] 拘忌:拘束畏忌。

[415] 不以奉先为计:不从事奉祖先来考虑。

[416] 专以利后为虑:只从有利于后代来考虑。

[417] 变除:改变丧服或脱去丧服。

[418] 除丧:除去丧服。

[419] 无预:无关。

[420] 暴露:指未入殓入葬。

[421] 当:承受。

[422] 贾同:宋代青州临淄人,原名罔,字公疏,宋真宗赐名“同”,字“希德”。曾官历城主簿,衮州通判,殿中丞,棣州知府。卒后,门人谥称“存道先生”。著有《山东野录》七篇,《谏书》四篇。

[423] 所在:到处,处处。

[424]鲁夏父弗忌句:夏父弗忌,春秋时鲁国大夫;逆祀:与王位传承次序不合的祭祀。鲁文公二年秋八月,鲁国举行太庙祭祀,夏父弗忌作为宗伯掌祭祀之礼,进言于文公,将鲁僖公于闵公之上。而僖公仅仅是闵公之兄,且曾为闵公之臣,将其升于闵公之上是为逆祀。见《左传》文公二年。

[425]展禽:春秋时鲁国大夫,一字季,因食邑柳下,谥惠,故又称为柳下惠,曾为士师。展禽所言见《国语·鲁语》上。

[426] 彻:穿透,冒出。

[427] 椁(guǒ):外棺,套在棺材外面的部分。

[428] 麋:通“湄”,水边。《诗·小雅·巧言》:“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毛传:“水草之交谓之麋。”陆德明释文:“麋,木,又作湄。”

[429] 司马子期:春秋时楚国大夫。

[430] 令尹子西:春秋时楚国令尹。

[431] 大僇():大耻辱。《字汇·人部》:“僇,辱也。”

[432] 故家遗泽:世家大族所遗留的风气。泽,恩泽。赞美其风气对世俗有利。

[433] 沧桑:指变乱。这里指明清两个朝代交替之变。

[434] 莫祁为甚:语序有变更,即莫甚于祁。没有哪里比祁阳县更为厉害的。

[435] 藐尔:弱小。

[436] 纪纲之仆:管事的奴仆。

[437] 整袂挥汗:整袂如云,挥汗成雨,意思是人数众多貌。

[438] 曾无:竟然没有。

[439] 独不思:岂不想想,难道不思忖。独,岂,难道。

[440] 藉:凭借。

[441] 折:受挫折。

[442] 式微:衰微。式,词缀。

[443] 戾()目:犹横目。

[444] 左史恶六逆:《左传》痛恨六种违反伦常的行为。即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

[445] 效:效法,学习。

[446] 易:以下引自指《周易·贲卦》。

[447] 这句意思是,修饰山丘园圃,只有小小的一束帛,开始虽有些吝惜,终究会吉祥。戋戋,小或少的意思。吝,吝惜。《说文·口部》:“吝,恨惜也。”

[448] 欲人慎乃俭德:希望人们珍惜其俭朴美德。

[449] 易公三接:即易三接,明代零陵人,博学多才。晚年回到零陵,在潇水河畔筑屋定居,号称“康侯先生”,主要著作有《永州野史略》、《零陵山川志》、《忠鬼录》、《暇斋咏古诗》等。

[450] 冢宰(zhǒng zǎi):吏部尚书。冢,《县志》原文作“冡”,误。

[451] 鲜疏:时鲜蔬菜。疏,“蔬”的本字。《集韵·鱼韵》:“疏,凡草菜可食者,通名为蔬。郭璞说,通作疏。”

[452] 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或竹木制,或陶土烧制,或以青铜铸造。

[453] 均之:同样是。之,语气助词,无义。

[454]《荆楚岁时记》:[南朝梁]宗懔著,一卷。皆记荆楚乡土风俗。原书已佚,今本为明代人自类书中辑出,仅存数十节,尚有羼杂。简称《岁时记》。

[455] 但:只是。

[456] 华薄日滋:奢华轻薄之风气一天天滋长。

[457] 鲜:很少。

[458] 管辂(209-256):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德州平原)人,精《周易》,善卜筮、相术、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

[459] 参订:参立订正。

[460] 致重:尽力推重。

[461] 备:完备,使……无缺失。

[462] 密移风化:犹言潜移默化。密,暗,静。

[463] 献岁:一年之始。其时必献祭,故名。

[464] 无:无论。

[465] 祖祢():祖先。祢,指父之祭位。

[466] 方庙:当地的祠庙。方,地方,区域。

[467] 序拜:依次礼拜。

[468] 椒酒:以椒浸制的酒。古代风俗,元旦子孙向家长进此酒。宗懔《荆楚岁时记》:“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尊。”

[469] 屠苏酒:屠苏,草名;又特指草庵。屠苏酒,传说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夕遗闾里一贴药,令囊浸进水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后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曰屠苏酒而已。

[470] 蓝尾酒:酒巡至最末座位。又作婪尾酒。蓝、婪,皆“阑”字通假。阑,尽。

[471] 供具:供食。

[472] 列肆:开张店铺。

[473] 先垄:先人坟墓。

[474] 人日:即正月七日。

[475] 镂金薄:镂刻金色的纸箔。薄,通“箔”。

[476] 人胜:人形首饰。胜,饰物。

[477] 谨:慎重。

[478] 望日:每月十五日。

[479] 著:通“箸”,即“筯”,筷子。

[480] 丙夜:犹三更。

[481] 太乙:即“太一”、“泰一”,北极神名,即天帝。

[482]朔:农历每月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上看不到月亮,这种现象叫朔,故称初一为朔或朔日。

[483] 问遗:赠送。“问”、“遗”皆“赠送”的意思。

[484] 会社:乡里社坛。

[485] 历:指颁发的历书,即皇历。

[486] 合:应。

[487] 庸:通“佣”,受雇于人者。

[488] 丘垅:坟墓。

[489] 马医夏畦(qí):指地位卑贱的人。马医,兽医中专治马病的人。《列子·黄帝》:“自此之后,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夏畦,指夏天在田地里耕作的人。《孟子·滕文公下》:“胁肩谄笑,病于夏畦。”朱熹集注:“夏畦,夏月治畦之人也。”

[490] 农候:农事征兆。

[491]《汉仪》:汉代叔孙通撰,记汉代礼制,共十二篇。

[492] 上巳:农历每月上旬的巳日,后演变为三月三日。

[493] 褉(xì):古代于春秋两季在水滨洗濯,以祓除不祥,洗去宿垢的仪式,称为禊。

[494]盥(guàn):洗手,洗手之器。

[495] 巳者,祉也:巳,是“祉”的意思。此为声训法。指用同音字来解释词义的起源。

[496] 介祉:大福。

[497] 用巳:采用巳日。

[498] 陶隐居:即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著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陶隐居集》等。

[499]   飠迅(xùn)饭:即乌色饭,青精饭。为寒食节的食品之一。

[500] 郑畋(tián)(825-883):字台文,荥水人,唐朝末年大臣、诗人、僖宗朝宰相。

[501] 居人:居家道士或佛徒。

[502] 资:助。

[503] 辟:通“避”。

[504] 泛酒:泡酒。泛,飘浮,浸泡。

[505] 枭羹(xiāo gēng):以枭肉制羹汤,以除邪恶。枭,猫头鹰。

[506] 苏颖滨:宋代人,大致与苏轼同时代,有《苏颖滨年谱》存世。

[507] 却:再。

[508] 凶去方知舜有功:相传舜去“四凶”。见《史记·五帝本纪》。

[509] 屈灵均:即屈原,字灵均。

[510] 欧回:这段文字引自南朝梁吴均《续斋谐记》,原文为:“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疑欧回“为区曲刻印之误”。

[511] 三闾大夫:即屈原,曾任楚三闾大夫。三闾,指王族三姓,即昭、屈、景。

[512] 见祭:犹相祭,即祭我。

[513]《风土记》:由西晋周处所编,此书是记述地方风俗的名著,如端午、七夕、重阳等等习俗,所依据的便是此书。

[514] 菰()叶:即“茭白”之叶。

[515] 暴(pù):晒,晒干。后作“曝”。《广韵·屋韵》:“暴,日干也。”

[516] 郝隆:字佐治,山西省原平人,为东晋名士,生性诙谐,年轻时无书不读,有博学之名,后投奔桓温,官至南蛮府参军。其轶事甚多,其中之一便是“袒腹晒书”:七月七日见富裕人家曝晒绫罗绸缎,就仰卧在太阳下,露出腹部。有人问,你这是干什么?郝隆答曰:晒腹中书也。

[517] 庭露:庭院露天处。

[518] 参:星宿名。

[519] 氐:星宿名。

[520] 九孔针:古代妇女七夕乞巧时所用的针。

[521] 巧:女工技巧。

[522] 蟢子:蟏蛸的通称,也作“喜子”。

[523] 奕奕:光明。

[524] 羽士:道士。

[525] 设醮(jiào):一种祭祀仪式,俗称做道场。《玉篇·酉部》:“醮,礼祭也。”

[526] 治具:准备食物。

[527] 海贾:航海经商者。

[528] 茱萸:植物名。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三种。生于川谷,其味香烈。民间风俗,九月九日重阳节佩带茱萸以祛邪避灾。

[529] 二社重阳:春社、秋社均看重阳气。

[530] 重阳:夏历九月初九,又叫“重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531] 餈(cí):通“糍”。稻饼,糍粑。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制法和名称各地不尽相同。

[532] 糗饵(qiǔ ěr):干粮。

[533] 蒸裹:粽子。

[534] 萃一柈:集于一盘。柈,同“盘”。

[535] 亚:似,等同。

[536] 厌胜:压制克服邪气。厌,通“压”,胜,克。

[537] 怜:爱。

[538] 腊:农历十二月。

[539] 傩(nuó):古代腊月驱除疫鬼祓除不祥的迷信仪式,是原始的巫舞之一,汉以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性舞蹈。

[540]灌佛:佛教的一种仪式,用香汤灌洗佛像,亦称为浴佛。

[541] 迎气:迎接节气。

[542] 竖日:第二天。

[543] 白:陈述。

[544] 灶马:以纸印成的灶神像。马,指灶门如马蹄印状。

[545] 麋:通“糜”,粥。

[546] 预:通“与”,给与。

[547] 若:或者。

[548] 烂然:火亮的样子。

[549] 盛:盛行。

[550] 欧诗:即欧阳修诗。

[551] 祝诵:祝贺。

[552] 此二句语序有变更,即“腊尽斗倾时,春通云绽处。”

[553] 杜诗:即杜甫诗。

[554] 阿戎:堂弟。《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王晏]谓思远兄思徵曰:‘隆昌之末,阿戎(指王思远)劝吾自裁。”胡三省注:“晋宋间人,多谓从弟为阿戎,至唐犹然。”

[555] 婢获:封建社会对家中男女奴仆的称呼。女奴曰婢,男奴曰获。

[556] 糞壤:污秽之地。

[557] 本:源本。

[558] 神(shēn)荼(shū)、郁垒(lǜ):二神名,善治鬼,故世人奉为门神。原出《论衡·订鬼》所引《山海经》,然今存《山海经》无其文。其后《荆楚岁时记》、《独断》、《后汉书·礼仪志》等,均有记载。亦作“荼与、郁雷”。

[559] 所为:所谓。为,通“谓”。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7-5-28 12: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颜色这么深,是保密需要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