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志卷之首[1]发凡缘起

[复制链接]
查看: 2148|回复: 0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7-5-21 00: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祁阳县志卷之首[1]
发凡缘起
永郡宪[2]灿翁刘太公祖[3]下车[4]以来,政刑肃穆,德化雍和,百废具[5]兴,一尘不染,令[6]脩于黄阁[7]之内,士民各得于江山千里之外。顾零□□□,不自以为足,正己率属,褰帷[8]问风,察生民之利病,观风俗之淳漓[9],与夫山川之形势,物力之盈虚[10],生聚之起衰,而盛教训之,繇化而成久[11]。欲逖稽明备[12],辑成一书,垂为令典[13]
暨戎宪[14]、粮宪[15]刘□房公祖,识鉴浑金[16],谟猷和鼎[17]。发德音,福生人,沛然时雨;式古训[18],育英贤,穆如清风。明镜不疲,洪钟行叩[19],临三吾之胜概,慕次山之流风,尤嘉意下邑[20]。爰捧督、抚[21]各台宪[22]檄,督修州县新志,汇收校雠[23],以成全楚大观。檄下各属,零、道、东、永诸志,以次告成,独祁阳有待。
诸台正渴思廉能、英敏、慈惠之长[24],胜其任而愉快,而曲安王公及万老父母[25],适以司李秩[26]膺简命[27],剖符[28]于祁。公鉴达治体[29],经纶[30]博雅;问民疮痍,急士教育;严东馆以肃客[31],复文庙以兴贤;清岸狱[32]而小系轻,新谯楼而晨昏閟[33];细册清源[34],官单绝累[35];免供止讼,薄锾祥刑[36]。种种剔弊[37]、苏繇[38]、戢差[39]、劝铎[40]等,实心寔政[41],皆戴星待旦,蹇蹇匪躬[42],以仰副上台廉法相成[43]盛意。罔不士庆于城,民悦于野,胥立冰上,人行镜中[44]。独是[45]邑乘旷典[46],思收残拾烬于戎燹[47]榛莽之余,较难为力。宪檄每下,清爨饮冰[48],春初即与司铎[49]胡赞伯先生集子衿[50]议之,刊征文索之。月余,无复有投牒[51]掌记者。于是以上命敦趋[52]不肖翀[53]发凡立例,纂次见闻。
翀自揣款启[54]寡闻,前无凭籍[55],先时数十年升沉废举,累变如寒食[56],况少壮宦游东西,未亲闻见。闻乡先辈邓来溪[57]有旧志,祁无其本,幸存于明令[58]无锡沈公[59]之家,前任童在公[60]父母过金陵得之,有梅溪耆民唐鼎盛者抄录成本。公访得送阅,讹阙伪甚。于是明经唐廷熊、守戎杨向高各出家藏残本,参互方全。但其书作于嘉、隆之时,无论[61]万、泰、启、祯四世七十年间事,燕泥鸿爪[62],何处深寻?即来溪款目[63],殊非志体。夜书烛暗而摹[64]其字,野烧草灰而求其根[65],目所未接,心莫为开。公复谋诸英彦,匡翀不逮[66],具笔札,洁馆谷,于是始克期竣事,稿脱旋锓[67]。图史纵横于户牖,宾朋剥喙[68]于衡门,阁笔[69]相视,昔人所致,叹于汗青[70]无日也。翀复谋野键户[71],月余始粗具梗概,上呈刊削。公于退食甲夜[72],秉笔删述。综叙山川,体存《禹贡》[73];采掇人物,协于《风》《雅》[74]。一切治教、赋产、风俗、祲祥、建置、著述,以迄孝秀、忠节、古迹、方外,莫不略其芜秽,标以清英[75]。造怀[76]指事[77],惟取简晰。润色大猷[78],虽游夏[79]曷能赞[80]焉?始于二月初旬,设局于六月中旬,而成书未五阅月。
[81]罗百余年放失[82],汇入上贡,以集昭代[83]制作之大典,以俟輶轩奏籍[84]之采择,则皆出贤公祖、父母征文考献之苦心,弼政宣德之至意[85],与岳弥高,与湘弥深,岂但与陵谷争高下哉?若翀,汲深窘于短绠[86],道远踬于疾行[87],敢辞挂漏之愆[88]?庶几不忘司牧诸公问耕师蚁[89][90]雅意尔。爰书发凡始末,并列凡例及有事姓名如左[91]


凡例

一、    尊时[92]
典谟[93]通于百代,尊信[94]崇于本朝。今车书一统[95],光岳紫金[96],郁郁周文[97],箴缕杞宋[98]。用是[99]条贯篇目,上之太府[100],汇成昭代[101]典章。虽悬铅泐纪[102],置笔旁搜[103],损润裁成,一遵功令[104]

二、    首地
太史公首《天官书》[105],史也。邑首《地书》[106],志也。体不得溷[107]。故《春秋》尊王于天,君,天道也。子思[108],臣也,微也,地道也。董子[109]云:“地明其理[110],为万物母,臣明其职,为一国宰[111]。”故不以《分野》先《沿更》[112],不以《祲祥》[113]冠《天文》。

三、    存旧
旧志于“人物”,首载汉郑产、曾谭、蒋留、唐谌、黄盖,晋唐宏、臧荣绪,南齐唐献之等,并在祁阳未设县之前。然祁本泉陵地,其人则亦祁人也。凡人才有关于此地,例得预书[114]。如蓝伯采、申贤见于零郡而有关于祁,则从邑[115]书之,皆仍其旧。其自嘉、隆以前,多存先辈邓公溪笔[116],以明有本[117],不敢诞[118]也。但不无增润,去俚入雅,则虑不文之不远[119]耳。

四、    核实
史例,生不立传。子长[120]采述《左》、《国》,讫于大汉,上下数千年间人事核矣。至武帝世,名臣、巨卿本传多阙,留俟褚、班[121]再续汉史。宁甘孙盛取嫉[122]、刘五不借之尤[123],不敢违例以取媚悦[124],盖志先[125]信史,必俟论定耳。

五、    省琐
《史记》有“本纪”,有“世家”,有“列传”。“列传”之内又有“儒林”、“循吏”、“游侠”等目,史法也。邑志“人物”一种,则有“名宦”、“乡贤”、“寓贤”,已分目矣。旧志又于“乡贤”中琐分为“名臣”、“理学”、“风概”、“清操”、“循节”、“儒林”、“文苑”、“忠节”、“经济”等目,左右佩剑[126],纷纶靡定。兹并叙入“贤达”之内,以观世代[127]。惟“孝行[128]”、“节烈”、“仙释”别目[129],以附[130]太史公遗意[131]

六、    删浮
旧志“颂赋”,艺文也,而加疏注。“卧碑”,学规也;“诰敕”,封赠也,而别列“王言”,似为浮冗。今当删者删之,当存者附入本类。惟“谕祭大典”,前代在祁亦不常有,特录其文于“艺文”,以志旷恩[132]

七、    因述
丘明作传[133],博揽众纪,子长纂职[134],亦集群书。顾寒乡陋巷,岩笥未通[135],即欲采箨截蒲[136],奚从借诵?匪藉[137]安世三箧[138],何繇考镜异同[139]?乃若[140]万历辛酉,前太守福清林公士标所纂郡志,记神庙为详;道郡别驾[141]云间[142]施公埏宝所录旧志,稽宿典为备[143],一则蒙前父母孙康谷[144]公送阅,一则于郡掾史刘光显借钞。用是领彼逸旨[145],无废前谟[146];悟此增华[147],研宗典要[148]。追寻托造[149],敢忘所自[150]

八、集益
董子云:“《春秋》采美不遗小。”况有事于补缀绝坠[151],继往开来,羊叔[152]、邹湛[153]有同志焉,而忍置使不传于后?静思一书朱墨[154],总裁一禀成于[155]大父母及万先生,澹雅经营[156],宗指靡遗[157],匪浅见寡闻所能与[158]。至于旁求将伯[159],广询异闻,抑或雠伪阴陶[160],释疑亥豕[161],以及摹山水以绘图,构鸡鹜而青翰[162],咸思托文史以凌云,循卜祝而昭景[163]。如《赋役志》、《三吾石钞》,则赖太父母[164]礼延邵阳唐君石幕所成。《山川》[165]、《人物》,则有明经蒋君一科、王君开甲、王君国相、刘君愈秀,及申介复、柳城孝廉申琼枝[166]同纂。《文学》[167],则曾君在新、刘君在和、黄君犹龙、管君元声、成君(羽工)等参订。而从事俊民[168],则蒋养贵、□□州、蒋宗生等,弱翰素毫[169],折荻闻钟,寒暑靡懈,功犹[170]博焉。若夫剞劂辛劬[171],俯首衣食[172],志匪求名,不概羼入[173]
时康熙八年(1669),岁在己酉季夏吉旦,前崇祯庚辰赐进士特用出身,邑人后学申翀书于余溪[174]之药师佛阁。


图形

图1:县境图

图2:县治图

图3:浯溪图

祁阳县志

永郡宪,三韩[175]刘道著灿宇父[176]主修
武清刘作霖慰三父、金台房尔继善述父 同修
知祁阳县事,曲安王颐及万父校修
知祁阳县事,钱塘王霭介庵父补辑

[祁阳县志卷之一][177]
舆地志
先王建国辨域[178],任土作贡[179]。邑从[180]地,故首[181]地。治邑如治器[182],语治邑者以地,犹语治器者以规矩、衡准[183]也。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184]其政,不易其宜[185],万世之常经[186]视此矣。若夫地之有分野,则天也。地从天,不先《分野》[187]而先《沿更》者,以别于他邑也[188]。故志“舆地”,首《沿更》,而一邑之冲僻[189]、繁简[190]、利病[191]、淳漓[192],渐次[193]可略睹已。

沿更 小序
尝于祁近郊村落间,往往见有虞舜古祠,岂非圣人过化[194],文明肇造[195],韶韵[196]至今如昨日耶!
但其初郡县始建,犹未有名称。在汉为零陵郡境,又为零陵之泉陵县地。罗含[197]《湘中记》载十五水,皆流入湘江,而祁水在其内。祁之名殆始于此。若祁阳之名县[198],则自吴主皓[199]始也。孙吴以前,山川之开辟,风气之涵濡,人才之挺出,有关于其地若[200]事,得预书[201];其事在郡国全属[202]而不关于其地者,则不敢冒书[203]。其备书之,则必从肇邑始也。邑既肇,凡事与人见于郡国全属而有关于邑者,亦得并书[204]。从邑[205]备书之,不敢冒也。
按古史,黄帝经理[206]天下,画野[207]分州,其时土地南至熊湘[208],则祁为湘之上游矣。颛顼[209]革九黎之乱,日月所照,莫不砥属[210],南至交趾[211],则祁为南方之腹里[212]矣。帝喾创制九州,为冀、兖、青、徐、雍、豫、梁、荆、扬,则祁在荆州之南境矣。陶唐[213]洪水,四方分绝,帝尧使禹平水土,还为九州,置五服[214],则祁为州服[215]之内地矣。并附载于《沿更表》前,以著所自[216]。表首有虞氏者,以圣帝南巡过化,为祁阳开风气之祖也。


历代沿更表

(依旧志增纂,易横图为直书,以便观览。)

虞舜登庸[217],厥功弥劭。冀北创幽、并之名[218],青齐起营州之号[219]。于九州中,惟兖、徐、豫、荆、扬、梁、雍,如尧旧[220]。《书》所谓“肇十有二州”也。摄政岁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及践帝位三十有九年,狩于苍梧之野,则极[221]于荆州之外矣。《礼》称南不尽[222]衡山,特[223]为周制不穷远言耳。非通论也。

《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祁山与衡岳接壤,咸荆州之域。

因夏。

按《周礼》,九州属职方氏[224]。视[225]尧时增幽、并,废徐、梁。正南曰荆州。分天下为九畿[226]。九畿之内,列为五服。祁当荆州之正南,则非职方之外。有谓三代以前,南境未经辑理[227],荒凉实甚,似为过论[228]

春秋战国
为楚南境。

并天下,置三十六郡。按,始皇二十四年,灭楚,置长沙。祁统系长沙郡内之地。

武帝元鼎六年(111),析长沙置零陵郡,总县十。祁为泉陵之境,未名县[229]。旧志列祁阳于汉元鼎年所置十县之内,未确。

三国
先是,魏武尽得荆州之地。赤壁败后,南郡以南属吴,昭烈[230]得益州。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吴,零陵、武陵以西属蜀。昭烈没[231],零陵复为[232]吴。及吴主皓分零陵南郡为始安[233],北郡为邵阳,零陵郡统县十一,始置祁阳[234],次于郡之首善[235]。其城居祁山之南,故名。

零陵郡统县十一,泉陵与祁阳并分列为县矣。

改郡为国[236],祁阳子相[237],统于零陵内史。

南齐
零陵复为郡,祁阳属焉。按《齐书》,“长沙,湘川之奥,民丰土闲。”晋永嘉元年,分荆州置湘川镇,此后三省[238]辄复置。南通岭表[239],唇齿荆区[240],郡统于镇,县统于郡,所谓湘川之奥,非乎?

梁陈

祁阳属零陵郡,如前。

平陈初废郡,置永州总管府,统县五。零陵一县废,应阳、永昌、祁阳三县入焉。大业时复置零陵郡,五县如故。

分置永州零陵郡、道州江华郡,二郡隶淮南西道[241]。采访使[242]治洪州[243]。武德四年,析零陵置祁阳,贞观元年省,四年复置。旧志云:“李靖抚慰岭南,奏复祁阳,仍为县,隶永州。”是其时也。

五代
此后祁阳为县,隶永州,不改矣。

祁阳属永州零陵郡,军隶荆南路。

至元十三年,改零陵郡为永州路总管府,祁阳属焉。路隶湖广行省。

洪武元年(1368)四月,平章杨璟克永州[244],改路为府,属上湖南道[245],辖州二、县八。二十四年,割全州、清湘、灌阳隶广之桂林,祁阳仍旧。

国朝

因之。



[1] 卷之首:“卷一”之前的序言、目录、发凡缘起、凡例、纂修姓氏、图形等都可合称为“卷首”,一般不计入卷数之内。

[2] 永郡宪:永州知府。永郡,永州府的旧称。宪,旧指朝廷委驻各行省的高级官员,后世用作地方官吏对知府以上的尊称。

[3] 灿翁刘太公祖:即刘道著,字灿宇,奉天(今辽宁省辽阳市)人,清顺治四年贡士,初授浙江安吉州知州,升江西建昌府知府,清康熙六年冬补任永州知府,主持修纂《永州府志》。灿翁,尊称其字;公祖,尊称其官。明清时期称县令为父母,称县令以上者为公祖。年长资深者,又加“大”、“太”或“老”等字,以示崇敬。

[4] 下车:指到任履职。

[5] 具:通“俱”,都,全。

[6] 令:律法,政令。

[7] 黄阁:即“黄堂”,古代郡州长官办公的官署。《后汉书·郭丹传》:“(太守)勅以丹事编署黄堂以为后法。”注:“黄堂,太守之厅事。”

[8] 蹇(qiǎn)帷问风:掀开车帷下来视察、询问了解民情风俗。蹇,通“褰”、“搴”。撩起,揭开。风,风俗,引申为民情。

[9] 淳漓:敦厚与浇薄。指风俗好坏。淳,质朴敦厚。漓,浮浅浇薄。

[10] 盈虚:充实与空虚。

[11] 繇(yóu)化而成久:由教化而成为长久习俗。繇,通“由”,因为。化,教化,古代统治者统治人民的理论、措施。

[12] 逖(tì)稽明备:远考史实,力求明确完备。逖,远。

[13] 垂为令典:传示后来成为美好经典。

[14] 戎宪:即兵戎长官。此指永州府同知刘作霖。清同知为知府佐官,主管粮马、巡捕和防卫,故曰“戎宪”。

[15] 粮宪:即漕粮长官。此指永州府通判房尔继。清通判为知府佐官,主管粮运和农田水利,故曰“粮宪”。

[16] 识鉴浑金:见识深透,能鉴别浑金。浑金,未经提炼的金矿。浑,指与杂质相混。

[17] 谟猷和鼎:谋略可辅佐君上,与鼎辅大臣同心协力治理国政。谟,计谋,谋略。猷,谋略,计划。和鼎,比喻执政。鼎,国之重器,喻丞相之位。和鼎即和羹,用不同调味品配制的羹汤。典出《尚书•说命》:“若作和羹,尔唯盐梅。”

[18] 式古训:效法古圣贤遗训。

[19] 明镜不疲,洪钟行叩:比喻办理公事像明镜一样清明廉正,不知劳累;像洪钟到处叩响,经常询问民情。明镜,喻办事清明廉正。洪钟,喻经常询问民情。

[20] 嘉意下邑:指对祁阳有好感。下邑,本县的谦词。

[21] 督、抚:总督、巡抚。

[22] 台宪:衙司长官。

[23] 雠(chóu):校对考证。

[24] 长:长官,指县令。

[25] 老父母:封建社会对县令的称呼。

[26] 以司李秩:凭着司理的官职品级。司李,即司理。李,通“理”。

[27] 膺简命:接受选拔的任命。

[28] 剖符:这里指出任地方长官。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任命将帅郡守,把符节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一,作为信守的约证,叫做剖符。相当于现今有存根的委派书。

[29] 鉴达治体:明了通晓治理政务的体制。

[30] 经纶:政治才学。

[31] 严东馆以肃客:整修宾馆,而敬重宾客。东馆,招待宾客的处所。肃,庄重。

[32] 岸狱:监狱。岸,通“犴”。狴犴,古代传说中猛兽。常把它的形象画在牢狱的门上。

[33] 閟(bì):静。静,安宁。

[34] 细册清源:用详细的赋税簿册,清查财税来源。

[35] 单官绝累:官派赋税单据杜绝重复。

[36] 薄锾祥刑:减轻摊派钱钞,宽缓刑罚。祥,慈祥,不苛刻严厉。

[37] 剔弊:剔除弊端。

[38] 苏繇:宽缓徭役。苏,舒缓。繇,通“徭”。

[39] 戢(jí)差:平息差役,收敛差事。

[40] 劝铎:劝勉告诫。劝,勉励。铎,古乐器之一,即大铃,宣告政教法令时用。这里用作动词。

[41] 实心寔政:即实心处置政务。寔,通“置”,处置。

[42] 蹇蹇(jiǎn)匪躬:艰辛渡过难关,而不是为了自己。典出《易经·蹇卦》。蹇蹇,艰难。

[43] 廉法相成:清廉与法制相互配合。

[44] 胥立冰上,人行镜中:官吏如同站在冰层之上,小心翼翼。众人如同行走在明镜之中,无所隐藏。

[45] 是:此。

[46] 旷典:空缺文献。

[47] 戎燹(xiǎn):兵火,战乱。

[48] 清爨(cuàn)饮冰:指心中焦灼。典出《庄子·人间世》:“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思是我平时吃粗食而不求精美,家中没有求清凉的人。现在我早晨接到使命,晚上就要喝冰水,我是心中焦灼了吧?清,通“凊”,寒冷清凉。爨,炉灶,也指厨房。《释名·释宫室》:“爨,铨,铨度甘辛调和之处也。”

[49] 司铎:教官。

[50] 子衿:学子。

[51] 投牒:投送征文。

[52] 敦趋:敦促。趋,通“促”。

[53] 翀(chōng):即申翀,即本文作者,号月岩,见《选举志•明进士举人》。翀,向上直飞。

[54] 款启:启蒙晚。款,缓,迟。

[55] 凭籍:凭借,指所依据的文献。

[56] 寒食:寒食节,在清明节之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此期间禁火寒食。此处借指心绪冷漠。

[57] 邓来溪:即邓球,祁阳人,字应鸣,人称“来溪先生”。见《县志·人物志·贤达》。

[58] 明令:明代县令。

[59] 沈公:指沈学,万历二十九年至二十八年任祁阳县令,无锡人。

[60] 童在公:即童钦承,顺治十年任祁阳县令。

[61] 无论:不必说。

[62] 燕泥鸿爪:喻往事痕迹稀少。爪,《县志》作“瓜”,误。

[63] 款目:条目。

[64] 摹:描摹,指抄录。

[65] 野烧草灰而求其根:喻执着地探寻根底。

[66] 不逮:不及,指不足。

[67] 旋锓(qǐn):随即雕版。

[68] 剥喙(huì):敲门声。

[69] 阁笔:放下笔。阁,通“搁”。

[70] 汗青:完稿。

[71] 键户:关门。键,门闩。

[72] 退食甲夜:于初更时分方才休息吃晚饭。甲夜,初更时分。《东观汉记·明帝纪》:“甲夜读众书,乙更尽乃寐。” 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刀於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胡三省注:“甲夜,初夜也。”

[73] 体存《禹贡》:保留《禹贡》体例。指由山川而涉及田地赋税物产等。

[74] 协于《风》《雅》:与《风》《雅》保持一致。指着重于教化。

[75] 标以清英:以精华立为标目。

[76] 造怀:构思。

[77] 指事:指陈事实。

[78] 润色大猷:修订润色文稿的重大谋划。

[79] 游夏:子游、子夏,孔子弟子,皆擅长文献。

[80] 赞:参与。指提供意见。

[81] 网:《县志》原文作“纲”,误。

[82] 放失:即散佚。

[83] 昭代:圣明时代。指清代。

[84] 輶轩奏籍:采风使者进献书籍。輶轩( yóu xuān),轻便车辆,指采风使者。輶,《县志》作“猷”,误。

[85] 至意:至诚心意。

[86] 汲深窘于短绠(gěng):向深井中汲水,但因井绳太短而感到困窘。喻才学短浅难以完成艰深的编纂任务。

[87] 道远踬(zhì)于疾行:道路遥远,想要快走却常常跌倒。喻想要加快进度,却又常常受挫。

[88] 敢辞挂漏之愆:怎敢推辞挂一漏万的过失。敢,这里是反语口气,即不敢。

[89] 问耕师蚁:询问田耕农夫,取法蝼蚁小民。

[90] 《县志》正文在“之”字之后衍一“之”字,已删。

[91] 如左:县志原文竖排右行,故“如左”相当于横排“如下”之意。

[92] 尊时:尊崇今时。

[93] 典谟:这儿借指古文献。典、谟,为《尚书》中的两种文体,如《尧典》、《大禹谟》之类。

[94] 尊信:这里用作名词,尊奉信从的皇权,指君统。清王朝为异族所建,其是否合乎正统,当时看法不一,所以这里要这么说。

[95] 车书一统:指天下统一。

[96] 光岳紫金:此处语序有变更,即“紫金光岳”,即紫金城光照山岳。紫金城,指皇上。

[97] 郁郁周文:即周文郁郁。礼乐典章制度丰富多彩。典出《论语·八佾》。周文,周代文献,这里借指清代文献。

[98] 箴缕杞宋:补缀古代散佚文献。杞宋,夏禹后代封国和商汤后代封国。借指古代文献。典出《论语·八佾》。箴,即“针”。

[99] 用是:用这个原则。

[100] 太府:指中秘书府。

[101] 昭代:圣明时代。这里指清代。

[102] 虽悬铅泐(lè)纪:即使提笔书记。虽,即使。铅,铅粉,书写工具。泐,同“勒”,铭刻,引申为书写。

[103] 置笔旁搜:搁笔广搜文献。

[104] 一遵功令:一概遵照朝廷考核选拔学官的法令。

[105] 太史公首《天官书》:汉代司马迁写《史记》时把《天官书》作为首篇放在前面。《天官书》,《史记》篇名。中国现存较早的天文文献之一。

[106] 邑首地书:县志把《舆地志》放在前面,因为它只是一地之《志》。地书,指《舆地志》。

[107] 溷(hùn):混淆。

[108] 子思:孔子孙,名伋,字子思。这里指孔子以下的文士。

[109] 董子:董仲舒(前179-前104),汉广川(今河北衡水)人,汉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其代表作有《春秋繁露》、《天人三策》、《士不遇赋》。

[110] 地明其理:大地显示出它的形势。

[111] 一国宰:一方主管。国,指郡县、地方。

[112] 不以《分野》先《沿更》:不把《分野》篇放在《沿更》篇之前。《分野》,方志的篇名,主要讲该地与天上对应的星辰位置。古代天文学把十二星辰位置与地上州国的位置相对应,在天曰“分星”,在地曰“分野”。《沿更》指州郡府县的疆域建置的变迁历程。

[113] 不以《祲祥》冠《天文》:不把《祲祥》篇放在《天文》篇之上(前面)。《祲祥》,方志篇名,叙各地历代灾祸与祥瑞征兆;《天文》,方志的篇名,记当地日、月、星辰等天象并比附人间的祸福之类的事。

[114] 预书:提前记于县志之中。

[115] 从邑:按其祁阳县籍贯。

[116] 笔:这里指文笔、文字。

[117] 有本:有根据。

[118] 诞:虚假不实。

[119] 不文之不远:无文采就不能流传久远。

[120] 子长:司马迁(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中书令。因李陵之事受宫刑。因其著《史记》而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121] 褚、班:即褚少孙与班固两位史学家。褚少孙,生卒不详,号先生,西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曾补写《史记》所缺十篇。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史学家班彪之子,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的基础上,编著《汉书》,与司迁并称“班马”。

[122] 孙盛取嫉:孙盛遭到嫉恨。孙盛(302-373),字安国,晋代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著《魏氏春秋》二十卷,《晋阳秋》三十二卷,是一位“词直而理正”的历史学家。孙盛作史有董狐遗风,极重史德。他曾为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帐下参军,受到桓温青睐,但他对桓温第三次北伐前燕时在枋头的败绩如实记载于《晋阳秋》中。桓温得知此事大怒,遂对孙盛的儿子说:“枋头诚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说?若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孙盛诸子闻而大惧,跪请删改,而孙盛拒不屈服于桓温的淫威,坚持按实书史。

[123] 尤:罪。

[124] 取媚悦:谋求谄媚取悦。

[125] 先:首先是。

[126] 左右佩剑:喻贪多杂乱,不切实用。

[127] 世代:指人物的世系。

[128] 孝行:在《县志》正文里作“孝友”。

[129] 别目:分为另一条目。

[130] 附:依附,依从。

[131] 太史公遗意:指本志的篇目编排遵循了《史记》框架结构的基本思路。司马迁在《史记》最末一篇《太史公自序》中,论及《史记》分篇目、排次序的用意。

[132] 旷恩:旷世恩典。

[133] 丘明作传:左丘明作《左传》。左丘明(约前502-422),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国语》等重要著作。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

[134] 子长纂职:司马迁编纂《史记》。职,通“记”。

[135] 岩笥(sì ):秘藏文献。典出《世说新语·排调》。

[136] 采箨(tuò)截蒲:谓采集竹笋壳、截取蒲叶片来写字。这里指从散落于民间的各种史籍文献中吸取精华。截蒲,事本《汉书•路温舒传》:“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编用写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牒者,叶也。短简编牒,如叶在枝,温舒截蒲,即其事也。”

[137] 藉:通“借”。

[138] 安世三箧:本指张世安的渊博知识与超常记忆。典出《汉书•张安传》:“世书三箧,诏问莫能知,惟安世识之。”故事说张安世陪同汉武帝外出巡视,在路上,汉武帝丢失了三箱子书,而这时汉武帝正想知道这些书中的一些内容,问众多的随从,没有一个人知道,只有张世安不慌不忙,把汉武帝三箱子书的内容一一背诵了下来。等回到京城,把遗失书找来一对,竟然一字不差。因此后人就夸为“安世三箧”。这里指大量珍贵的古代文献资料,即历史县志遗存。

[139] 考镜异同:分辨清楚,细察其异与同。

[140] 乃若:至于。

[141] 别驾:通判。

[142] 云间:江苏松江。

[143] 稽宿典为备:稽考先朝典籍较为完备。

[144] 孙康谷:孙斌,德化人,顺治十四年任祁阳知县。

[145] 领彼逸旨:领会那些已佚的意思。

[146] 前谟:前人的意图。

[147] 增华:踵事增华的省语,继承前人的事业而更加发展。

[148] 研宗典要:研究和效法典范。

[149] 追寻托造:追寻依据而创新。

[150] 敢忘所自:怎敢忘了原始文献。敢,表反问,怎敢。所自,所起始的。

[151] 补缀绝坠:补写亡佚。

[152] 羊叔: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平阳羊流人。博学多闻,清廉正直,多次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153] 邹湛(?-299):字润甫,南阳新野人。仕魏历通事郎太学博士。泰始初,转史书郎,深为羊祜所器重。太康中,出补渤海太守,转太傅。元康末,至少府。

[154] 朱墨:朱红色批注文字和墨色编纂文字。

[155] 总裁一禀成于:汇总裁决,一概禀承听命于。成,通“承”。

[156] 澹雅经营:素淡典雅地筹划构思。

[157] 宗指靡遗:宗旨无失。

[158] 与:参与。

[159] 将伯:求人帮助。典出《诗经·小雅·正月》:“将伯助予。”毛诗:“将(qiāng),请也。伯,长也。”后称向人求助为“将伯”。

[160] 雠伪阴陶:较雠伪误文字。“阴”和“陶”二字的繁体形相近易混。指传抄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161] 释疑亥豕:解释错别字致误的原因。古文亥、豕二字,形近易误。典出《吕氏春秋·察传》。

[162] 构鸡鹜而青翰:按照家鸡野鸭的样子来绘刻船上的鸟形图案。青翰,刻有鸟形图饰青色的船。

[163] 托文史以凌云,循卜祝而昭景:这里指凭借文史典籍而表达凌云志向,沿循史官的职责而彰显光明时代。卜祝,这里指史官,典出司马迁《报任安书》:“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

[164] 太父母:知县。

[165] 正文无“山川”类目,这里指《舆地志》中的“山”、“江水”等。

[166] 柳城孝廉申琼枝:见《祁阳县志·选举志·明进士举人》。孝廉,举人之古称。申琼枝,本名申胤伯,流寓广西柳城县,改名琼枝。

[167] 文学:正文作“艺文”,文学和艺文皆指文献典籍,非今之文学、文艺。

[168] 从事俊民:参与其事的祁阳才俊之士。

[169] 弱翰素毫:弱翰,柔软的羽毛,指毛笔。素毫,亦指毛笔。这儿指书写抄录工作。

[170] 犹:还是。

[171] 剞劂辛劬:刻工辛苦。

[172] 俯首衣食:低头谋生。

[173] 羼(chàn)入:搀入,参杂录入。

[174] 余溪:参见“石燕山”条。

[175] 三韩:即奉天,今辽阳市。

[176] 父:又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广韵·麌韵》:“父,尼父,尚父,皆男子美称。”

[177]据全书《目录》及各卷体例补。

[178] 辨域:分划疆域,治理封邑。辨,治理。《荀子议兵》:“城郭不辨,沟地不拑。”

[179] 任土作贡:依据对土地的具体等级情况,制定贡赋的品种和数量。任,凭借,依据。土,测量土地;作,制定。贡,夏代税法之名。《书·禹贡序》:“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孔传:“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贡赋之差。”

[180] 从:从属于,归类于。

[181] 首:用作动词,将……放在第一位。

[182] 治器:制造器具。

[183] 规矩、衡准:各种测量校正器物的工具。规,圆规。矩,画直角的工具,即木工所用的曲尺。衡,秤杆。准,秤杆上的准星。

[184] 齐:整治。

[185] 宜:适宜。

[186] 常经:恒久不变的准则。

[187] 分野: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古天文学家将天上星宿分为十二星次,并与地上州国所在地域相对应,天上的星空区域叫分星、星土,与之相对应的地域叫分野、星野,并以天上星宿的变化预兆地上的吉凶。

[188] 以别于他邑也:意思是分野以天下十二州国为对象,同一分野的各县则无从区别,若论地舆沿革,则明显有别。

[189] 冲僻:指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偏僻。冲,要冲,交通要道且地势险要。

[190] 繁简:繁复与简单。这里指户口的多少。

[191] 利病:指民生的便利和害处。

[192] 淳漓:指风俗的好坏。淳,淳厚朴实。漓,浇薄轻浮。

[193] 渐次:逐渐。

[194] 圣人过化:指虞舜经过并教化。

[195] 肇(zhào)造:初创。肇,创建初始。

[196] 韶韵:韶乐。虞舜所创作的乐曲名。《礼记·乐记》:“韶,继也。”郑玄注:“韶之言绍也,言舜能继尧之德。”

[197] 罗含(292-372):字君章,号富和,东晋衡阳郡耒阳县(今湖南省耒阳市)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有“湘中琳琅、江左之秀”,东晋第一才子之称,尤其在山水散文方面独开一面。历任郡主簿、郡从事、州主簿、征西参军、州别驾尚书郎、郡太守郎中令散骑常侍廷尉侍中、长沙相等职,加封中散大夫。所著《更生论》是湖南最早的哲学著作,《湘中记》三卷是第一部关于湖南地理的著作。

[198] 名县:命名为县。祁阳建县,始于三国时期东吴孙皓元兴二年(265)。

[199] 吴主皓:即吴国孙皓。孙皓(242-284),字元宗,一说字元景,一名彭祖,字皓宗。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公元264-280年在位,吴大帝孙权之孙。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四年后在洛阳去世。

[200] 若:或。

[201] 预书:提前看作祁阳县的人或事而记在祁阳县志中。

[202] 全属:整个属地。

[203] 冒书:冒认为祁阳县的人或事而记录在祁阳县志中。

[204] 并书:与郡志并行记在祁阳县志中。

[205] 从邑:按其所属县邑。

[206] 经理:治理。

[207] 画野:划分区域界限。画,划分。野,界限,范围。

[208] 熊湘:山名。《史记·黄帝本纪》有“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的记载。

[209] 颛顼(zhuān xū):相传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属上古五帝之一。

[210] 砥属:归属。砥,通“抵”,来到。典出《史记·五帝本纪》。

[211] 交趾:今越南地域。

[212] 腹里:中心之地。腹,比喻中心部分。里,内部。

[213] 陶唐:指尧帝时。

[214] 五服: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一曰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国语·周语》:“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周代王畿在洛阳,属冀州。每五百里为一级,不可拘泥。

[215] 州服:州,指荆州。服,即宾服。

[216] 以著所自:以表明其起源。

[217] 登庸:举用。即被征召任用。

[218] 冀北创幽并之名:在冀州之北,创设两个州,起名为幽州、并州。

[219] 青齐起营州之号:在青州东北一带创设一个州,起名为营州。青齐,即青州东北,因后来齐国在此,故称青齐。

[220] 如尧旧:按照尧时的旧有名称。

[221] 极:边际,边界。《荀子•儒效》:“宇中六指为之极。”杨倞注:“六指,上下四方也。尽六指之远则为六极。”

[222] 南不尽:南巡没有穷尽到。

[223] 特:只不过。

[224] 职方氏:周代官名,掌天下地图,主四方职贡,故名。唐宋至明清皆于兵部设职方司。

[225] 视:相比。

[226] 九畿:九个区域。自天子王城,以每五百里为界,分为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蕃九区。畿,界区。

[227] 辑理:治理。

[228] 过论:失误、不当的结论。

[229] 未名县:尚未命名为县。

[230] 昭烈:即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

[231] 没:通“殁”。

[232] 为:属于。

[233] 始安:即始安郡(今桂林市)。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分零陵郡置,其治所在始安。辖境相当于今广西桂林、平乐间漓水流域及永福县等地。

[234] 始置祁阳:三国吴孙皓于元兴元年(264)蜀灭后收复零陵,元兴二年(265)即甘露元年(265)释零陵郡置始安、邵阳二郡,释泉陵县置祁阳县。

[235] 首善:首善之区的简称。某地区中最好的、第一位的,一般指京师或省府的治所。这里指零陵县。

[236] 国:诸侯封国。

[237] 子相:指子爵相国所居。

[238] 省:省并。指撤销建置而合并。

[239] 岭表:南岭以外,拽岭南两广地区。表,外面。

[240] 唇齿荆区:与荆湖地区相依存。

[241] 淮南西道:是唐朝为了防止安禄山叛军南下设置的方镇,初期辖区很大。许州、申州、光州、郑州、蔡州、陈州、颍州、亳州、寿州、安州、沔州、蕲州、黄州、汴州、曹州、宋州、徐州、泗州、隋州、唐州。这20个州一度受淮南西道的节度。安史之乱结束后,淮南西道的多数州郡被分割。但这20州里未提到零陵郡、道州隶属淮南西道。因此,此处“淮南西道”可能是“江南西道”之误。

[242] 采访使:官名。唐初于各道设按察使。唐开元二十一年分全国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天宝后其职仅考课举劾官吏,不得干预他政。肃宗朝改为观察处置使,肃宗乾元以后,各地兵起,废采访使而置防御使。

[243] 洪州:南昌古称。汉高祖六年析九江郡置豫章郡,并设南昌县为附郭县,属所州,南昌之名始此。隋开皇九年罢郡置洪州,大业三年复为豫章郡,唐武德五年复为洪州,贞观初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属江南西道。

[244] 平章杨璟克永州:平章,官名。唐代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因其官位隆重,不常设,由其他官员代行职务,称为同中书门下事,省称“同平章事”。宋代沿袭,而以参知政事为副职,位更高的则称平章军国重事,在宰相之上。元代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皆置平章。中书省平章为宰相的副职,行中书省平章为地方高级长官。明初沿袭。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称王,遣杨璟略定岳州,立湖广行中书省,以杨为参政。明洪武元年(1368)二月,湖广行省平章政事杨璟率部进军永州,四月克永州,湖南全境归属明政权。

[245] 上湖南道:辖衡永郴桂四个地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