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祁邵衡纵队筹备组建过程 2009-05-27 16:21
http://powerlee.blog.163.com/blog/static/466115120094274205967/
1946年内战爆发不久,邵阳地下党县委书记龙仲(化名陈田老师)二次秘密到胡铮家乡-邵阳个千丘,与胡铮分析解放战争的形式,商谈今后革命斗争任务。并希望胡铮按照党中央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要求,尽快出面组织部队,开展革命武装斗争。随后,为了落实党组织的指示,筹备组建部队,胡铮深入祁阳活动。他首先发动基本群众,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胡铮是北大政法学院毕业生,对国民党的六法全书颇为精通。他利用法律武器,伸张正义,在祁阳县回龙峰山麓为两户农家打赢了官司;在邵阳县也曾征办了汉奸、维持会长贺逸德。因此,胡铮在祁邵边区声名鹊起,深受群众拥护。在此时,他结识了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的李清枝。李清枝系祁阳县凤池坪人,大革命时期任当地农民协会秘书长,长期同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豪绅作斗争。在祁、邵边区有声望。他俩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当时祁、邵边区还处在国统区,斗争形式十分复杂。为了掩护革命活动,培养训练革命人才,积蓄武装斗争力量。他们商议在祁阳岩头冲办一所学校。于是,经李清枝的好友罗中安介绍,胡铮结识了岩头冲进步保长肖善庆。胡铮提出:岩头冲兴办一所学校,可安排肖保长子女免费入学,肖满口答应。并拨出一个拥有十几间房屋的破落地主大院作为校舍。1948年2月,在肖保长的积极支持下,岩头冲唐明坳保国民学校正式成立。
学校设立小学和初中班,教师有胡铮、杨泽民、杨泽湘等。李清枝也常来授课。学校除开设规定的基本课程以外,在高年级学生中,增开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孙子兵法,时事政治。教唱革命歌曲,讲述革命斗争历史,组织学生秘密传阅陈伯述著的《毛泽东传》、《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籍。每学期还要组织一、二次演讲会,演讲的题目是:“我长大做什么?”“笔杆与枪杆”“学生要立志做大事”等。有一次游戏课,猜谜语。胡、李两位老师要同学们猜一字:一字十二点,凭你书上选,虽是聪明人,也要猜一年。我们相互讨论,又翻字典,无论你怎样找,也没有那一个字有十二点的。猜了十几天也没猜出来。后来还是两位老师来破字谜,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斗”字。我们豁然开朗,大切大悟。二位老师接着强调,读书要斗一个懒字,写字要斗一个随(不认真)字,斗天、斗地。穷人要翻身,也要斗争才能得来,反动派不斗不倒……通过上述教学活动,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马列主义的教育,提高了他们的革命觉悟和斗争积极性。游击队组建后,学校高年级部分学生纷纷参加游击队。学校播下了革命火种,为武装斗争输送了人才。
1948年7月,彭伊洛、张立吾爬山涉水从邵阳来到祁阳岩头冲唐明坳保国民学校,与胡铮同志详谈组建一支游击队事宜。他俩走后,胡铮与李清枝就部队组建之后,党的领导关系问题进行反复商量,他们认为部队要取得南方局党组织的领导,并大力依靠当地党组织的配合与支持。这样部队才有更大的号召力和更大的声势,才能尽快地壮大部队,打击敌人。胡铮说:“我抗日时在重庆与周恩来同志谋过面,他是当时南方局书记。”李清枝说:“中共南方局纵观全局,我们会得到更多的指导,一定要去找南方局”。开始确定,由胡铮与李清枝二人去香港向中共南方局请示汇报。后来,张秋岩可以在铁路上搞到两张去香港的免费火车票,省点钱。加之李清枝年事已高,而改由胡铮与张秋岩去找中共南方局。
在部队的活动区域问题上,胡铮与李清枝也作了周密的设计。李清枝指出:祁阳边区是衡宝公路必经之地,部队可以沿途伏击敌人,而且该地区丘陵与山区相间,是三不管的地方,东面是祁阳山区,西南面是物产丰富的邵阳丘陵地区。以回龙峰山区为根据地,逐步向周边扩大,有广阔的迂回作战纵深,是开展游击战争最理想的地方。胡铮同志也十分赞成李清枝同志的看法,后来部队组成之后,基本上按这设计在这一地区开展活动。
1949年3月初,中共南方局批准成立祁、邵、衡纵队建制以后,李清枝率先发动其李氏宗祠十几条人枪参加部队。在此基础上,胡铮要李清枝在祁阳方面联络一批革命同志作领导骨干,如王习轩、王佐等约六十余人。胡铮本人在邵阳方面联络了张秋岩、张立君、王家栋、刘德录约二百余人,以上三方面的人员组建了一个大队,辖二个中队。同年四月,扩遍为四个大队八个中队。同时,吕慎带零陵东安起义部队200多人,曹炎领二十多名知识青年与之汇合,从而部队迅速发展壮大,很快形成了战斗力。
以上回忆为真人真事 没有虚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