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剧的起源(选自《中国祁剧》欧阳友徽著)

[复制链接]
查看: 1633|回复: 2
匿名  发表于 2008-4-5 09:49:14 |阅读模式
祁剧的起源(选自《中国祁剧》欧阳友徽著)

一、俗尚弦歌
    祁剧又叫祁阳戏,以发源于湖南省祁阳县而得名。祁阳县属楚南,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的观众、艺人,曾经称祁剧为湖南班、楚南戏和祁阳戏。祁剧在外省与那里的地方艺术相结合以后,便成了精彩的外江戏、闽西汉剧、广东汉剧和广西桂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祁阳戏定名为祁剧。
    祁剧产生在楚南这方肥壤沃土之中,被人称为中国歌舞戏雏形的《楚辞·九歌》,也产生在楚南的青山绿水间。这种历史的遥相呼应,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着千丝万缕、血肉相连的渊源关系。楚南这方偌大的空间,是一个培育艺术精品的摇篮, 《九歌》的骇俗,祁剧的惊世,都是不可回避的必然。
    广义地说,湖北以南的湖南,包括湘、沅流域,都叫楚南:狭义地说,是指湖南南方,潇湘之野,永州八县——零陵、祁阳、东安、道县、宁远、永新、江华、新田。屈原等人创作的《楚辞》,就是楚南社会面貌、经济政治、风俗民情、人文意识、审美情趣的写真。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说,《楚辞》是“书楚语、作楚声、解楚地、名楚物”的作品。《楚辞》先是生于南国,再流传到中原,最后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冠冕。由于《楚辞》的精彩,刘勰便得出“楚人之多才”的感叹。一部伟大的《楚辞》,就是在楚歌楚谣的哺育下创作出来的。
    屈原是《楚辞》的绝对主要作者,他的后裔在祁阳境内颇多。清·嘉庆《祁阳县志》载,据传楚白公之后屈处静,“幼而悟道,绝迹人表,修炼邑之白鹤山,逾十二年,跨鹤上升,至今丹灶犹存。”县西乡有屈家村,县城内有明代修建的“三闾大夫祠”,至今犹存于昭灵街口。唱楚辞的屈原后裔是否会唱楚辞,不得而知,至少他们会对祖宗的《楚辞》起推波助澜的传播作用。事实证明,战国以后的楚南——包括祁阳这片土地,楚歌楚谣璀璨得像天上的星星,唱楚歌的人多得像河滩上的沙子。宋玉《对楚王问》中说: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有人说,“楚国之地,地广人稀”《史记·货殖列传》,竟然有一人唱而数千人和的场面?不可能。 〈对楚王问〉是伪作,是夸大其辞。”在别的方面,宋玉也许有所夸大,但在“唱歌”这方面,就算是有夸大的成分,也不太多。因为20世纪60年代初,楚南瑶族三月三的歌会,参加者虽不说“数千”,千把人还是有的。至于盘王节,其歌舞的场面就更加热闹了。此外,侗族、苗族和土家族的祭祀聚会,亦有盛大的歌舞,动辄数百人、上千人。汉人虽说无千人、数千人聚而歌舞的文献记载,生活中却有很多唱歌的场合:人死了,唱丧歌:嫁女了,唱哭嫁歌;放排了,唱放排号子;拉纤时,有拉纤歌;莳田了,唱田歌:打夯了,唱打夯歌。叫化子甚至还有讨钱歌:“老爷奶奶舍个钱,保佑你儿子中状元……”至于山歌,则天天有,砍柴的、放牛的、种地的、伐木的……这边山上唱出一支山歌,对面山上的人就“和”(对)你一支山歌。你唱“素”的,他和“素”的:你唱“荤”的,他也和“荤”的。你一支山歌,他一支山歌,不得间断,谁接不上,算谁输了。谁愿意服输呢,于是妈妈传歌给女儿,父亲传歌给儿子,上山劳作时,常常与人对唱到“日头落岭星子出。”笔者孩提时,也对过这样的山歌。
    清·嘉庆《祁阳县志·风俗》载北宋晏殊评论这片土地的风俗是四个字:“俗尚弦歌”他说这里不仅歌有唱歌的风俗,而且以“弦”——琴瑟伴奏。这种“弦歌”已经和后吐舞台上的弦歌,有点儿靠近了。
    楚地不仅诗歌多,且魅力大。汉朝刘邦采用张良“四面楚歌”之计,竟然瓦解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八千子弟兵,使项羽大败于垓下, 自刎于乌江。山此可见,楚歌的魅力,抵得上千军万马。从楚歌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看,楚国都堪称诗的国度,同时也是“戏曲”的国度,因为戏曲中必然有歌、有诗,诗歌是戏曲构成不可或缺的基因。在这种有着丰厚戏剧基因的热土之中,理所当然地会产生《九歌》那样最早的歌舞戏和后来规模宏大的祁剧艺术。
    事实上,楚地的“弦歌”,并未在《楚辞》的辉煌中止而是在向更悠扬、更有序、更丰富、更能抒发楚人情感的方向发展,到民国初年,祁阳民间音乐曲调多得已难以统计。下而列举的几类,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匿名  发表于 2008-4-5 09:49:47
中国祁剧(祁阳戏)——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祁剧,也叫祁阳戏。它分为永河、宝河两派,但舞台语言,统一用祁阳官话。声腔有高腔、弹腔、昆腔三种。它是湖南历史悠久、流行较广并对粤、闽等省不少剧种的形成与发展颇有影响的戏曲剧种。祁剧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祁剧现有传统剧目总数上千,有一两百剧目已失传,后在1956-1961年期间发掘出来的。祁剧中的弹腔剧目约占百分之八十,高、昆剧目约占百分之二十。

    祁剧音乐,素以高亢、激越见称。曲牌十分丰富,据邵阳地区已整理付印的音乐资料统计,有一千零七十九首。

    高腔是祁剧中最古老、最有特色的一种声腔。至今还保留着“帽形燥鼓”这种古老的乐器。祁剧弹腔,是后于高腔兴起的一种声腔,分南北二路。它的南路,包括〔弋板〕、〔安春〕、〔阴皮〕等。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受宜黄戏和徽剧的影响。

    祁剧昆腔用唢呐和笛子两种乐器伴奏,唢呐多用于情绪激昂、气势磅礴的唱段,笛子多用于叙事、抒情、轻快的唱段。唢呐伴奏时用大锣、大鼓、大钹以加强气氛;笛子伴奏时用帽形燥鼓轮奏。

    祁剧过场音乐,分“大牌子”和“小牌子”两类,大牌子曲调丰富,既可渲染威武雄壮、庄严肃穆的气氛,也可表现热烈欢快、沉痛悲切的情绪。小牌子曲调轻快、流畅,多半用以配合表演动作,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祁剧的脸谱化妆,只用红、黑、白三个基本色调。花脸(净)脸谱,除粉脸外,其它多是专人专脸。祁剧的服装、首饰,也有它的特点。

    祁剧的行当,也和其他剧种一样,分为生、旦、丑、净四行。细分又有八大色、十个头等等分称。八大色是生、旦、净、丑每行两个。

    祁剧科班众多,名伶辈出。清咸丰、同治以后,祁剧科班到处涌现。据现有资料,自咸、同到抗日战争前,祁阳县办有:鸿、元、如、永、祥、方、香、梅、玉、翠、文、三、喜、荣、国、丽、巧、春、超等四十二个科班。其中玉字科的李玉亮,翠字科的何翠福,三字科的唐三雄,喜字科的刘喜艮,称祁剧三个半聪明子弟,他们都是名重一时的艺术家。培植人才最多的,当推“荣”字科班,如名丑李荣富(艺名李泥巴),名生李荣祯,名旦苏荣兰,他们都是驰名湘桂的大老师傅,在祁剧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匿名  发表于 2008-4-16 10:31:2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