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明 于 2012-4-10 09:51 编辑
伟大女性,伟大母亲 --好想与妈说说话之二 在母亲84岁生日之际,特选发一些老照片,借以怀念敬爱的母亲,
这张照片大约摄于1973年,那时,父亲尚在农村,虽在“改正“(文革后期纠正极左倾向的一种妥协解决办法)之中,但仍充满变数。母亲是满眼忧愁,满脸沧桑,身着一件满是折痕的粗布衣,酷似一农村老妪。但那瘦削的脸庞、微翘的嘴唇透出一股子坚毅,又有别于一般的农村妇女。
当时母亲还不到五十岁啊,竟是如此地苍老。若在当代社会,这个年龄段尚属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看到母亲当年的这张照片,真使我们当儿子的难过万分……
1970年初,父亲作为“漏划地主分子”被清除出教师队伍,回乡务农。有人劝才四十出头的母亲与父亲离婚,划清界限。母亲毅然拒绝,随即以“下放干部”的头衔,带着我与弟弟,跟随父亲回到老家官塘湾大队8队劳动。第一天出工是挑塘泥,那是一个连农村强劳力都头疼的活儿,天下着飞毛小雨,寒风怒号,人们踩着塘底的坎坷泥石,挑着沉重的淤泥,一步一滑地向塘坎上爬。母亲陪着父亲,先是被分派“上”塘泥,可这也是个技术活,母亲根本控制不住泥瓢,装不好塘泥,就自己要求去挑塘泥,泥路中碎石顶得她脚板钻心地痛,还滑了二跤,跌得一身泥,还是坚持挑了一整天。农村中妇女劳动力是很少有挑塘泥的,母亲的坚持不懈与不怕苦累的精神,感动了众乡亲,赢得了尊重与敬佩,都议论说“这个老师媳妇硬是搬得蛮!”事后连大队干部也嘱咐队长说,这老师虽说是来锻炼的,但毕竟是下放干部,又是女人,有些苦工就照顾点不要她干了。
母亲的“下放干部”的头衔只保持了一个月,寒假过后就被公社教育办分配去小学上课了。但母亲与父亲不弃不离的决心与毅力得到了老家人普遍的赞誉。父亲昔日学生--一位乡村诗人还写了一首诗,说“夫妻本 是同林鸟,大难来了各自飞”,而母亲的不离不弃实在令人感动,盛赞母亲是“伟大的女性、伟大的母亲”!
1970年到1973年,将近四年时间,父亲一直在家劳动,1973年初有关部门才想起似乎应该为这个“漏划地主分子”作点“改正”。哥哥1969年下放在金洞山区,母亲思儿心切,第二年将其“知青”关系转回本乡。七十年代初,我们队每个工日单价是一角二分钱,人平粮食是260斤(还包括红茹等杂粮),我们三兄弟正在长身体之时,总觉吃不饱饭。而黑市粮价却居高不下。是母亲以微薄的薪金,还用光了全部积蓄,才努力保证解决四个男人的吃饭问题。父亲去邻县灵官殿买过米,哥哥随叔叔去文明铺挑过红茹、买过红茹干。那红茹干极易发霉,与饭混着煮有股难闻的味道,粮食难以接继之时,甚至也曾吃过野菜团子,但我们兄弟从没有饿过肚子,能够得以健康成长,实在是依赖着母亲的全力呵护。
母亲啊母亲,那乡村诗人吟唱出了乡亲们的崇敬,更唱出儿子们的心声,您无愧是一位“伟大女性、伟大母亲”!
大华山于(2011-04-17 06:02:48)
注:自昨日始,大华山推出“好想与妈说说话”系列博文,敬请关注。
***请阅读《追思母亲--好想与妈说说话》系列博文***
《好想跟妈说话》之序、上编:1:母亲生日,深切怀念、2:伟大女性,伟大母亲、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4:积德行善 人称“观音”、5:老妈唱歌 唱出快乐、6:有负父托 为儿愧疚、7:八十诞辰 姑嫂深情、8:电话诈骗 有妈保佑、9:寂寞周末 怅然若失、10:前赴后继 呕心沥血、11:响应号召 火葬为好、12:身躬力行 爱的教育、13:武装部长 文革心结、14: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15:家有一老 胜似一宝、
下编:16:最后一个劳动节、17:最后一个端午节、18:最后一个月半节、19:最后一个国庆节、20:最后一个中秋节、21:最后一个元旦、22:最后一个除夕夜、23:最后一次大聚会、24:最后一个元宵节、25:最后一个清明节、26:最后一个生日、27:最后一个母亲节、28:电话噩耗 与世长辞、29:长途奔丧 兄弟守灵、30:亲友同悲 沉痛悼念、31:叶落归根 魂归故里、《好想跟妈说说话》之后记
附1:(林兄)怀念母亲、附2:(宁老表)舅妈,您在天堂可好?、附3:妈妈我们好想您(大雁)
附4:(小宇)怀念奶奶、附5:(畅想)忆奶奶、附6:2012年版之序、
妈妈唱歌下载:何时君再来、洪湖水啊浪打浪、
妈妈唱歌:http://www.opendrive.com/files/23668467_5VyDF/何时君再来.m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