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农民发明人靠专利走上致富路

[复制链接]
查看: 1465|回复: 1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07-6-22 22: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enter]农民发明人靠专利走上致富路[/center]
  


  杨科平是湖南祁阳番市镇的一名仅有高中学历的普通农民,在建筑施工行业摸爬滚打了20余年的他,目前已申请了12项建筑钢筋加工专利,其中6项已获授权,并通过专利实施和产品转让获得收益愈百万元。如果说他的发明之路已耐人寻味,那么他颇具特色的专利转化之路更值得那些正在专利转化之路上艰难跋涉的发明人借鉴。

  杨科平高中毕业后当了一名建筑工,边干活边学习建筑知识,1987年参加国家首次建筑施工技术员考试,获得了建筑施工技术员资质,开始承包工程。一次,一名朋友抱怨湖南各地没有广东那种专业的钢筋加工厂,建筑工人都在工地自己加工钢筋,费时费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做了市场调查后,杨科平萌发了办钢筋加工厂的念头。但市场上钢筋加工设备非常昂贵,整条生产线没有数百万拿不下来,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不甘心的杨科平决定自己设计钢筋加工机械,从2000年开始,他就钻研机械书籍,并走南闯北到各钢筋加工厂去考察,三年磨砺,终于成功研制出钢筋弯曲机、冷拉调直机、切断机等多项设备,产品具有价格低、维修方便、节能等优点。

  机械设计出来,不能纸上谈兵,杨科平委托加工厂试制产品,经过多次改进,终于建成了一条钢筋生产线。可是因试制产品报废,耗费了他近40万的积蓄,生存压力陡然大了许多,妻子也有所抱怨。新的生产线暂时销售不出,杨科平决定自己干,四处联系钢筋加工业务,生产线很快运转起来,这样既可以赚钱又可以在实践中研究和改进设备。因填补了市场空白又是独家生意,加工厂2004年获利10余万元。

  杨科平的客户为其竖立了质优价廉的口碑。有人找上门来要求其转让生产线。于是杨科平签订了第一单专利产品销售合同,一次进帐近30万元,并独家许可其在永州地区使用他的专利设备。专利转让为杨科平提供了周转资金,他购买了机床等机械自己生产专利设备,并与人合伙在衡阳市办了一家新的钢筋加工厂。衡阳市蓬勃发展的建筑业给加工厂带来了巨大商机,第一年便获利近20万元。步入正轨的钢筋加工厂免除了杨科平的后顾之忧,他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专利设备的研发、生产上来。

  2007年初杨科平正式注册了永州科平钢筋加工设备技术有限公司,添置了设备,印制了宣传资料,多路出击联系业务。他制作了企业主页,参加建筑机械春季交易会,并在会刊上打广告,介绍企业和产品,同时借助专业刊物获得买家信息进而上门推销。工夫不负有心人,杨科平已与全国最大的商品(成型)钢筋加工基地和供应商——北京市中建利源物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订货合同,该公司订购了其主打专利产品WC-18型钢筋双头弯曲机等二台设备。WC-18型机仅需1人操作,效率是传统的单头弯曲机的6倍,且节能、操作、维修方便,价格仅为市场同类国产产品的1/3,同类进口产品的1/6。

  目前,杨科平已成为永州市小有名气的“专利富翁”。(知识产权报 伍启星)
匿名  发表于 2007-6-23 09:19:06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