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复制链接]
查看: 1841|回复: 3
匿名  发表于 2007-4-4 22:30:56 |阅读模式
[center]祁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jiwei 发布时间:2006-8-7 [/center]

一、“十一五”发展背景
(一)现实基础
“十五”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且不平凡的五年。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全面实施“环境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民营富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战略,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顺利完成了“十五”计划任务,为“十一五”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60.16亿元(预计数,下同),占计划的90.8%,年均增长10.2%。财政总收入2.2亿元,同口径比年均增长11.8%,超计划增幅3.8个百分点。完成农业增加值16.82亿元,年均增长4.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3亿元,占计划的92.8%,年均增长10.33%;物价水平连年保持基本稳定;旅游、商贸物流蓬勃发展,烟草、石油、医药、盐业购销两旺。外贸进出口总额1620万美元,年均增长12%,超计划2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9.2:25.3:35.5调整到28:33.7:38.3。非公有制经济占县域经济的比重达85%,民营经济、外资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亮点。
2、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5.57亿元,年均增长19.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5.35亿元,年均递增18.9%,五年新增规模企业19个。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1%提高到26%,微电机、生铁、水泥、原煤、优质大米等主要工业产品大幅度增长。机电、冶炼、建材、食品加工、水电、加工贸易、烟花爆竹等八大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科力电机、鑫利冶化等骨干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祁阳工业园区、祁阳科技工业园等园区经济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基地23个;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83家,金浩植物油、天龙米业和银利来粮油成为省级龙头企业,粮食生产进一步巩固,进入全国发展粮食生产先进县行列。非农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达到70%,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三品农业”得到发展,全面完成97万亩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农产品优质率达52%。农业开发、农机服务有新的进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以浯溪为中心的黎家坪、观音滩、白水产业城镇带基本形成,各建制镇的特色产业城镇和中心村建设稳步发展,设施、功能逐步配套、完善。2005年城镇化率达30%,五年累计提高6个百分点。
3、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各项改革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完成了127家国有、集体工商企业“两个置换”改革,安置职工26792人,资产变现1.45亿元,化解债务7亿余元,其中县电力公司顺利上划省电力公司。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明显,农业税全额免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粮食购销完全走向市场化;土地有效流转步伐加快。财税改革完善了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财政工资统发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稳步推行了会计集中核算、会计委派和乡镇财政“零户统管”改革,确保了县镇干部职工工资及时发放、镇村正常运转和农业、教育、社会保障、救灾等重点项目支出;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组建了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不断转变,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行业不正之风得到初步遏制,经济发展环境逐步改善。社会事业改革积极推进,成功实施了陶铸中学民有民营改革,医疗卫生改革有新的进展。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五年累计签订利用外资合同53个,兴办外资企业52家,合同利用外资934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655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5.36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191万美元,出口企业发展到15家,出口商品达26类。科力、东骏印染、太平洋纺织品、岚岚服饰和钜荣鞋业等企业成为全县出口创汇的骨干企业。
4、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7亿元,比计划增加37.7亿元,年均增长28.6%。县城建设日新月异,四大家行政办公楼、中兴公园、白竹湖休闲广场、新陶铸中学、浯溪水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如期推进;城市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各建制镇实施了“六个一”工程,黎家坪、白水、羊角塘等一批小城镇综合功能不断增强。水利建设总投资2.68亿元,完成各类水利设施建设7.5万处,有效灌溉面积达48.65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39.4万亩。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2.8亿元,衡昆高速公路祁阳段正式通车,县通乡公路改造一期工程顺利实施,实现镇镇通油路和95%的行政村通公路。电力建设突飞猛进,新增装机容量1.5万千瓦,在建大小水电项目装机容量14.86万千瓦;城乡电网改造顺利推进,基本实现同网工资  同价。通讯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镇镇通宽带”。
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面普及科学知识,顺利通过全国科普示范县的检查验收。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素质教育继续推进,“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教育结构和布局得到调整,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完成80%的中小学危房改造。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民办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健康发展,我县被评为全省扶持民办教育“十佳”单位。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健康发展,成功举办了祁剧诞生500年纪念活动。文物保护取得新进展。群众体育活跃,竞技体育在省级比赛中共获金牌14枚。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每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6‰以内,进入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行列。国土、矿产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耕地实现了占补平衡,矿产资源开发有序推进。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取缔、关停了20余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完成了30余个污染治理项目,湘江、祁水和县城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49%。顺利通过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做好了三峡移民和新建电站移民工作,基本完成了首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县志续修等工作。全民国防教育得到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质量技术监督、药品食品监督、工商、邮政、水文、气象、档案、老龄、残联、人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爱卫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6、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从2004年开始,连续两年扎实推进八件实事办理工作,集中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既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发展,又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05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3亿元,比2000年增加2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078元和3209元,年均分别增长9.5%和7.2%。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和41平方米,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8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制度相继建立和逐步完善,其中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50%、35%。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持续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5%以内。城镇居民低保、农村特困救助、救灾救济等工作有效开展。
7、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群众,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县人民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加强政府法制工作,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促进了依法行政。政府及其部门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1286件,政协委员提案1543件;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城镇社区、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各级干部领导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切实加强审计监督,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财经管理和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依法治县、普法教育成效显著,全面推进了“四五”普法。持续开展“扫黄打非”和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信访、调纠工作,维护了社会稳定。
总体上看,“十五”计划完成良好,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发展水平不高。部分指标如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受全省经济指标大调整的影响,未完成计划目标。全县经济总量不大,人均GDP占有量偏少,与先进地区还存在很大差距;财政收入与GDP增长不同步,且增长质量不高,财政支出压力加大。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规模不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三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主要是自我发展能力非常薄弱,人才、资金、技术匮乏,活力不足,竞争力弱。四是以交通为主的基础条件仍然落后,影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五是社会发展还不够和谐。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且生活质量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弱势群体还大量存在;环境资源保护不够好;社会治安还不尽人意,群众安全感不强。同时,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社会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维稳的难度不断加大。
(二)发展环境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潮流,国际格局处于经济全球化加深、政治多极化加强的时期,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快,产业转移领域拓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走势将继续趋好,但经济融合、贸易往来、安全保障等方面也还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发展具备平稳较快发展的市场空间、物质基础和体制保障,但区域格局、利益关系、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效化解能源、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的任务日益紧迫。我省处于加快崛起的阶段,经济结构将逐步优化,产业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我县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中部崛起的政策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泛珠合作”的不断深化扩大了加快发展的空间,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我县改善基础条件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县矿产、水能、劳动力等资源丰富,开发初具雏形,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载体。可以说,“十一五”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但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压力。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立足县情,着眼全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赶超,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祁阳的宏伟目标。
二、“十一五”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工业化为龙头,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依托,以民营化为主体,以外向化为方向,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全力打造“小康祁阳、生态祁阳、诚信祁阳、平安祁阳”,加快推进经济强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二)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大于一切,重于一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确保祁阳经济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大力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必须强化工业核心地位。坚定不移地把工业放在牵动全局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在产业提升上寻求突破,在园区建设上寻求支撑,在项目开发上寻求扩张,全面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4、必须全力推进科技创新。牢固树立科技是生产力,人才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以人才的聚集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质量的提高,确保经济发展与效益、财政收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步增长。
5、必须努力扩大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不动摇,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推动改革,努力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障碍,激活和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6、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进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三)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07年,GDP和人均GDP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财政总收入同口径比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率先在永州进入全省经济强县行列。2010年,GDP和人均GDP分别突破100亿元、10000元。2020年,社会实现全面小康。
2、经济结构调出新水平。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的比重达90%。
3、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和工业园区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的后劲显著增强。
4、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素质明显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5、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农村医疗服务设施明显改善,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明显好转。
到2010年,着力完成十大发展指标:
——地方生产总值106.17亿元,年均增长12%,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8:33.7:38.3调整到21.4:43.9:34.7。
——财政总收入4.42亿元,年均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年均增长28%,五年累计318.5亿元。
——社会消费品总额31.24亿元,年均增长15%。
——外贸进出口总额4000万美元,年均增长20%。其中,进口额1200万美元,年均增长28.5%;出口额2800万美元,年均增长16.8%。
——实际利用内资20亿元,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3261万美元,年均增长16.8%。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000元,年均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年均增长7.6%。
——年末人口控制在103.65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城镇人口达到41.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均预期寿命74岁。
匿名  发表于 2007-4-4 22:35:04
三、“十一五”发展重点
(一)突出产业建设,提升综合实力
以项目为支撑,以工业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城镇为依托,调优经济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县域经济总量和综合竞争力。
1、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壮大优势产业
依托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创新体制、技术和管理,培育一批产业大集群,建设一批产业大项目,做强一批企业大旗舰,打造一批工业大品牌,构造一批发展大平台,走出一条具有祁阳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3亿元,年均增长18%,对GDP和财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0%和65%;规模工业完成产值4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培育八大产业集群。改造提升水泥建材、冶炼化工、烟花爆竹、玻璃制品四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机电制造、能源两大新兴产业,扶持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引进发展轻纺业。八大优势产业年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
——水泥建材  以泓溧为核心,引资兴建一条5000吨/日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大力发展高标水泥;整合祁山、祁峰、华新等骨干水泥企业,大力开发水泥制品、墙体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年产水泥300万吨,年产值达到10亿元,形成湘南水泥建材基地。
——冶炼化工  以鑫利公司为龙头,加快锰业资源整合、技术改造和联合重组,开发硫酸锰、4A分子筛、纳米氧化锌等下游产品和新材料;促成华天冶炼、金华铁合金、澳威实业等企业组建铁合金冶炼集团;支持金诚化工开发甲醇、甲醛树脂等化工产品,提高竞争力。行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机电制造  以科力电机为核心,大力发展罩极电机、步进电机等微电机,建设智能仪器仪表生产线,进军信息产业领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积极引进2-3家微电机配套企业,壮大微电机制造业及关联产业群规模,打造黎家坪微电机城。支持丰达机电、金丰橡塑、中兴药机、千山药机等企业扩能增效,发展汽车冲压件、小型柴油机、水泥机械等产品。行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能源  重点发展水电和煤炭两个行业。水电业,续建晒北滩、浯溪水电站并实现投产,新建堰塘铺水电站,依托资源大力发展其它农村小水电,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6.3万千瓦,新增发电能力10.6亿度/年。煤炭业,大力整顿和规范煤炭资源开采秩序,有序推进煤炭资源规模开发,新增原煤20万吨。能源工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
——农产品加工  以金浩、天龙、银利来等3家省级龙头企业和宝达食品为重点,提升产业规模和档次。扩大油茶加工能力,力争成为全国最大的油茶加工县;促成天龙、银利来、神怡等强强联合,争取成为全国大米加工大县。扶持宝达食品、宏源木业、湘妹食品等龙头企业扩能增效。积极发展肉食、果蔬冷藏、生态茶叶、金洞绿色林木、药材等大型加工企业。行业年产值达到13亿元。
——烟花爆竹  严格规范鞭炮生产,发展烟花生产,大力推进烟花爆竹行业工厂化、机械化生产,扩大规模,提高产能和科技含量。一手抓安全,一手抓发展,限小扶大,依托归羊、湘南、祁兴、羊都等企业积极组建松散型烟花爆竹集团,促进羊角塘、梅溪、潘市烟花爆竹走廊快速形成和发展。行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成为全省第三大烟花爆竹产业县。
——轻纺  以太平洋纺织、华纺纺织、东骏印染、联强针织、钜荣鞋业等企业为重点,加强引导和扶持;积极推进3-5家龙头轻纺企业落户工业园区,带动配套加工生产企业发展,提高自营出口能力,扩大出口规模。行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玻璃制品  以恒泰玻璃为龙头,以黎家坪、浯溪、大村甸为产业集群点,大力发展高中档玻璃和玻璃灯饰、先进玻璃工艺品,不断提高玻璃制品深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形成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产品体系。年产值达到2亿元。
做强十家核心企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增强实力,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核心企业。做强10个年产值过亿元的核心企业,即科力电机、鑫利冶化、金浩植物油、天龙米业、银利来粮油、泓溧水泥、宝达食品、宏源木业、浯溪水电、金诚化工;培育发展观音滩煤业、神怡米业、华天冶炼、金丰橡塑、湘妹食品、恒泰玻璃、宏泰铝业等20个年产值过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
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完成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8个,总投资额35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6个,即投资2.9亿元装机3.5万千瓦的晒北滩水电站,投资9.8亿元装机10万千瓦的浯溪水电站,投资7.8亿元装机7.5万千瓦的堰塘铺水电站,投资6亿元的5000吨/日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投资1亿元的3000万台/年罩极电机、400万台/年步进电机生产线,投资2.6亿元的宝达食品一期续建和二期工程;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8个,即投资7500万元对冶炼化工企业进行扩改,投资5000万元建设10万吨/年色拉油生产线,投资5000万元建设天龙3000吨/年米糠色拉油生产线、20吨/年谷维素原粉生产线、15万吨/年精米生产线,投资5000万元建设银利来10万吨饲料生产线、6万吨麦芽糖浆生产线、12万吨/年精米生产线,引资1.8亿元新建1万吨/年畜禽肉食加工项目、5万立方米/年绿色环保防腐工程木材项目、2万吨/年优质矿泉水项目,投入5000万元完成烟花爆竹企业技改项目;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24个。
打造十个知名品牌。到“十一五”末,力争科力微电机、金浩茶籽油、天龙大米、银光大米、宝达罐头、浯溪水泥6个产品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力争羊角塘烟花爆竹、制药机械、湘妹速冻食品、宏源杉木芯板等4类产品成为全省知名品牌。
建好五大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围绕“一区多园、两线两点”布局建设,坚持以祁阳工业园区为主,实行一区多园的体制,加强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建设配套好祁阳科技工业园、黎家坪微电机城和羊角塘烟花爆竹走廊;新建浯溪(利溪)工业园、金洞绿色环保产品工业园。到2010年,全县工业园区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祁阳工业园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50家,实现产值40亿元。
2、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夯实农业基础产业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经济持续增效,农村社会全面繁荣。到2010年,农业增加值达到22.7亿元,年均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年均增长7.6%;全县粮食产量保持在60万吨左右;农产品优质率达7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
发展七大主导产业。把发展主导产业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推进七大优势主导产业建设。到2010年,七大优势主导产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以上,占农业增加值的70%以上。
--优质稻: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实施优质稻产业化工程,其中天龙、银利来、神怡等米业中高档优质稻基地达50万亩,湘妹糯米种植基地达10万亩。
--油茶:加快实施油茶综合改造工程,油茶种植面积达到48万亩,其中金浩公司高产油茶基地达到10万亩。
--水果:水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其中宝达食品优质水果基地10万亩。
--蔬菜: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
--竹木:重点发展楠竹15万亩,速生工业原料林40万亩,金洞林区中草药药材基地1万亩。
--烤烟:种植面积2万亩,烟叶产量5万担。
--畜禽水产:生猪、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00万头、4万头、20万只以上;家禽饲养量达到2500万羽;水产品起水量达5万吨以上,其中模式化稻田养鱼3万亩。
培育十大优势产业带。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连片发展“三品”农业,促进主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突出培育发展十大产业带和两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十大产业带:①以黎家坪、龚家坪、文明铺、大村甸、三口塘、大忠桥、肖家村、八宝、白水等镇为重点的50万亩优质稻产业带,②以大村甸、茅竹、观音滩、白水、八宝、进宝塘、肖家村等镇为重点的10万亩高产油茶产业带,③以浯溪、黎家坪、文明铺、大村甸等镇为重点的100万头三元杂交猪产业带,④以大忠桥、三口塘等镇为重点的3万亩模式化稻田养鱼产业带,⑤以浯溪、七里桥、下马渡、潘市等镇为重点的10万亩优质水果产业带,⑥以文明铺、龚家坪为重点的2万亩生姜、香芋产业带,⑦以浯溪、黎家坪、茅竹等镇为重点的1万亩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⑧以文富市、七里桥、下马渡、潘市和大江、挂榜山林场、金洞林区为重点的15万亩楠竹产业带,⑨以湘江、白水、祁水河沿岸和金洞、大江林区为重点的40万亩速生工业原料林产业带,⑩以肖家村、八宝、白水、进宝塘、潘市等镇为重点的2万亩烤烟产业带。建设好黎家坪、文富市和白水、进宝塘两个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把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放在壮大发展龙头企业上,发展大企业,建设大项目,争创大品牌。“十一五”期间,培育发展3个国家级龙头企业,即30万吨优质大米加工企业集团、金浩植物油和宝达食品,扶持发展3家省级龙头企业,即湘妹食品、宏源木业和肉食水产加工企业;新建绿色环保中药加工制药企业;农产品创全国驰名品牌实现零的突破,力争达到3个,省内外知名品牌5个。
构建农村保障体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认真落实中央、省里各项优惠政策,出台具体扶农办法和措施。按照农业标准化要求,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应用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各类种养协会和种养小区。到2010年,新建“三品”农业基地50万亩,农产品认证150个以上;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有规模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达到30个;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明显改观。重点搞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永州民康千头母猪扩繁场、生猪品改网络、动物疫病防治基础设施、测土配方施肥、植物监测检测、1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10万亩土地治理和金洞、肖家村1.2万亩生态茶叶基地等项目建设,实施好全省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开发示范区工程。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积极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五年培训3万人。同时,不断发展壮大劳务经济。2010年,全县劳务收入达到20亿元。
3、积极发展特色城镇,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产业支撑、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的要求,全力加快县城、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四位一体”建设,增强城镇活力,打造人居环境。到2010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0%。县城建设成为“25平方公里、25万人口、25亿工业产值”的城市;建制镇常住人口达到16.5万人,特色产业城镇达到10个。
做强做活城镇带。突出提质扩容,发展产业,积极构建以浯溪为中心的黎家坪、浯溪、观音滩、白水城镇带,壮大城镇经济,提高在县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能力。建成浯溪工贸物流服务中心,黎家坪微电机城、白水和观音滩加工贸易城,打造经济走廊。
县城突出抓好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小区建设、提升品位、体现特色,打造城市精品力作,力争做到30年不落后,50年有看头。续建好西区万寿路、复兴路、栖霞路等主次干道和所有支道;建好环城南路、浯溪南路、中兴南路、中兴北路、祁阳火车站和城南、城北两个物流中心;启动和加强浯溪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坚持以人为本、改造提升、设施配套、完善功能,3年内完成县城自来水管网改造和小街小巷亮化;拉通沿江路,改造浯溪路;恢复龙山公园,续建白竹湖休闲广场;建好陶铸体育中心;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抓好浯溪水厂二期工程、城市管道燃气工程、县城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等项目建设。加强规划引导与控制,强化城市管理,大力推进城区相对行政处罚权工作,综合整治市容市貌,巩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彻底改变县城重建轻管、建强管弱的局面。
做大做强中心镇。坚持城镇建设与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做大做强金洞、羊角塘、潘市、肖家村、文明铺、大忠桥等6个中心镇,把中心镇建设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提高城镇化水平的突破口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点。建成金洞、潘市、肖家村旅游休闲镇、羊角塘烟花爆竹镇、文明铺和大忠桥边贸镇。
做精做优特色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区域特色优势,以特色经济的发展推动城镇的扩张,实现产业与城镇互动发展。文富市、龚家坪、大村甸、下马渡、七里桥、黄泥塘、进宝塘、八宝、茅竹、三口塘等镇突出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建成特色农业镇;梅溪镇利用传统优势,建成石灰石开发和烟花爆竹加工镇。
做美做靓中心村。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打造中心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活小康、乡风文明、生态优美、村区和谐”的标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支柱产业,建成浯溪镇唐家岭村、黎家坪镇新塘村等30个人均纯收入超过800美元的全面小康示范村。按照“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标准,筛选50个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村,以村庄改造和环境整治为起点,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管理规范、聚集能力强的中心村。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三产业发展水平
坚持统筹规划,市场运作,重点突破,突出特色,大力发展以旅游、商贸物流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三产业发展水平。到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6.88亿元,年均增长10.5%。
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整体规划,突出开发重点,完善设施功能,打造精品景点,将祁阳建成连接桂林、南岳、张家界等经典旅游胜地的中继站和华南地区观光旅游的休闲地。到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亿元,年均增长15%。大力开发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石洞源红色旅游区、三圣湖休闲度假旅游区、内下自然生态旅游区4大旅游区。引资2亿元扩建浯溪公园,建设现代碑林,争创3A级景区。加强金洞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建好金洞国家级森林公园。打造浯溪摩崖石刻、金洞漂流、八庙温泉、清莲寺、三圣湖休闲度假区、龙溪李家大院6个景点和湘江百里平湖一日游等3条一日游精品线路,进一步叫响浯溪碑林、金洞漂流、金洞国家森林公园3个龙头品牌,快速完善以食宿、购物为重点的旅游接待条件,新建2个四星级以上的宾馆。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搞活市场流通,改造提升传统商业,加快发展现代运输业。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24亿元,年均增长15%。坚持合理布局、效率优先的原则,统筹规划市场和商业网点建设,大力发展综合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各镇中心农贸市场和边贸市场,搞活市场流通。引资8000万元新建椒山大型综合市场(县城综合停车场)、城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西区综合市场(大型超市及净菜市场),规范、配套王府坪市场、西北农贸市场、盘龙市场和望浯园市场,完善、提升大忠桥、羊角塘、文富市、文明铺、龚家坪等5个边贸市场,整修、完善其它各镇中心市场网点,适度发展村级市场。加快县城浯溪镇中心商贸区建设,积极建设以人民路为中心的购物商业特色街。完善交通运输业,提升城际和城乡公共运输水平。构建浯溪、黎家坪、白水三个物流中心。
积极发展房地产业。调整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搞好连片开发,有效扩大房地产需求。到2010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严格控制门面房建设规模,积极发展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大力建设中高档商住小区、绿色住宅小区。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积极发展住房消费信贷等配套金融业务。大力发展住房二级市场,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物业管理分业经营,大力发展物业管理服务。
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和其它服务业。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10年,金融保险、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建设“诚信祁阳”。支持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改革与发展,积极发展证券、信托投资、租赁、财务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快推进银企合作,努力增加和扩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信贷投入,五年累计新增信贷资金投入3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加快发展保险业,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推进各类中介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扩大社区服务业。
匿名  发表于 2007-4-4 22:36:36
(二)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努力扩大资金投入,建设一批城乡基础设施工程,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水利建设
坚持防洪抗旱并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10年,新增蓄引提水总量6620万立方米,恢复、改善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39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3.8万亩。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完成龙江桥水库大坝、内下水库大坝和7座重点小I型水库大坝的除险加固。完成于家冲、喝罗滩等电灌站配套改造,抓好大江边、龙江桥、石喝灌区和双牌灌区祁阳段的渠系配套工程,并将双牌灌区祁阳支渠建成自动化灌溉的样板灌区。加强干旱死角村和灌溉无保障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抓好祁水流域上游水土治理工程、崩岗治理工程和山洪灾害治理工程建设。实施人口饮水和乡镇供水工程,解决城乡20万人的饮水困难。
加强城镇防洪工程建设。抓好县城防洪堤工程和白水、祁水等河流洪涝灾害治理工程建设,力争县城防洪由原来无防御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湘江流域祁阳段、祁水流域、白水流域和建制镇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加强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形成安全有效的防洪保障体系。
2、交通建设
以“贯通、连接、升等、配套”为目标,加快形成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铁路为骨架,以农村公路为脉络,以站场为结合点,联线成网、高效便捷、大进大出的综合交通网络。到2010年,全县县际公路、原各办事处和80%的村实现通水泥(沥青)路,村通班车率达到80%。公路客运量达到7500万人次,公路货运量达到1500万吨。
加强公路建设。出县公路,实施322国道县城段改线工程,争取县城至太澳高速冷水滩互通连接线立项和开工建设,续建晒门公路,硬化黎石公路,建好黎家坪至黄阳司二级公路,拉通所有县际连接支线。通镇公路,完成白水至唐家岭、木梓圩至金洞等县道水泥路改造7条、155.4公里。通乡公路,完成水泥(沥青)路改造31条、170.3公里。通村公路,完成水泥(沥青)路改造1436公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提高公路运行质量。
加强城乡站场建设。新建县城汽车南站、东站、北站和城南、城北物流中心。新、改建乡镇客运站24个,全部达到五级以上标准。新建白水500吨级货运装卸码头。大力支持、配合湘桂线铁路复线改造,抓好湘桂铁路祁阳新火车站配套工程建设。
3、电网建设
优化电网结构,提高利用效率,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到2010年,全县所有35KV以上变电站全部实现自动化调度,县城电网可靠性达到100%,农村电网覆盖率达到100%。新建白水220KV变电站,县城西区、金洞、梅溪、大村甸、利溪等5座110KV变电站和三口塘35KV变电站,改、扩建六合岭、三和、响水岩、仁冲、黄土岭等5座110KV变电站,建成一个以县城周边的大环网为依托,向四周辐射的电网主网架。继续抓好城乡电网改造,全面实现城乡同网同价。
4、信息网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促发展,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到2010年,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3亿元。
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强光缆传输网络建设,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信、广电、计算机三网融合。推进宽带通讯网向企业、家庭、学校和其他公共部门延伸。扩大信息网络覆盖范围,加快向农村扩展。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三农”功能,提高邮政服务水平,实现“村村通邮”。到2010年,祁阳本地固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0万门,移动通讯用户达20万户,宽带网用户达到3万户,IP用户达到2万户。
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大力推进电子政务,依法推进政务信息公开,重点推进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科研教育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带动公益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应用水平和行政效率。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快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装备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子货币、电子采购、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加强农村通讯、农技推广和农产品交易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三)突出生态建设,打造生态祁阳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祁阳”。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节约优先、开发与节约并举,保障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到2010年,每万元GDP能耗下降20%以上,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5%以上,耕地保有量保持在53.8千公顷以上。加强冶炼、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产品和企业,禁止新建不符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实现节约、清洁、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重视节水工作,推广节水设备器具,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实施“金土工程”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集约利用土地,盘活闲置土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2、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使县域经济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4%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3平方米。抓好退耕还林续建和高速公路、国、省道两旁造林工作,努力建设绿色长廊。加强水土综合治理和水库源头治理,五年实施石漠化治理35万亩。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新建户用生态沼气池1万口。
3、加强环境保护。着重推进治污保洁工程、重点工业污染源和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到2010年,工业废气处理达标率超过6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超过5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率超过6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到60%、90%以上。加大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加强空气、污水、废弃物和噪声的监测和污染防治。加快实施湘江流域污染源综合治理、城镇大气污染源治理和十里坪畜牧场生猪养殖污染综合治理等项目。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环境保护与管理,不断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四)突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全面发展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1、推动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技的经济社会双重功能,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到2010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新增产值的科技含量达到7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8亿元。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运用,实施科研、星火、推广、丰收和火炬五大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50项。建设祁阳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提升能源、建材、机电、冶金、化工、轻纺、食品、饲料等工业及现有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申请专利280项,实施专利50项。加强科普工作,建好县科技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2、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普九”成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增加教育投入,调优学校布局,形成与祁阳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新体系。到201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公办初级中学由46所调整到36所,公办小学由308所调整到258所;高标准建好新浯溪镇一中,各镇建设好1-2所初级中学和1所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积极实施以“创名校、做名师、育名生”为主题的“精品工程”。祁阳一中争创全国示范性高级中学,祁阳四中争创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每年高考本科一、二批上线率超出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进入北大、清华的学生不少于1人,进入十大名校的学生力争达到1%。继续办好民办教育,重点将陶铸中学和云龙中学争创全国示范性民办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年招生达到3000人,将祁阳职业中专建成对外劳务输出培训基地,新建金洞职业学校。规范幼儿教育发展,农村、城镇适龄幼儿入园率分别达到60%、90%,县城建好1所示范性幼儿园,各镇建好1所中心幼儿园。办好特殊教育,兴建1所特殊学校。全面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好中小学校校园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3、提高卫生水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到2010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0/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35‰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0‰以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率达到60%。全县五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成省或市文明卫生村。加快预防保健体系建设,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进一步强化对非典、霍乱、艾滋病、结核病、人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积极预防地方病。整合卫生资源,调整乡镇卫生院布局。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县突发公共卫生网络直报系统、县急救中心、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城西区综合性医院、县人民医院医技大楼、县中医院门诊大楼、金洞镇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改造和设备配套,以及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和服务三级网的建设,全面启动生命绿色通道工程。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4、推进文化大县建设。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大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争创全省“文化先进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以祁剧为为重点,不断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化艺术精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县城西区综合文化中心和县文化馆、县文化局办公楼、镇乡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努力加强文物保护,抓好现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争取龙溪李家大院升格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整顿市场秩序。
广播电视。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电视收视质量,不断扩大城乡广播电视覆盖面。到2010年,全县所有乡镇实现光纤联网,所有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到98%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5%以上;建立祁阳电视台大华山无线发射中心。
体育。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竞技体育,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着力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到2010年,县城体育人口达到50%,80%的社区建有全民健身路径点,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群众体育。大力开展以学校为重点的青少年体育,以乡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的城市体育,掀起全民健身热潮。新建县城西区体育中心,健全陶铸体育馆运动中心、龙山公园娱乐中心、白竹湖健身休闲中心,抓好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和黎家坪、白水体育场馆建设。竞技体育。加强业余体校建设,挖掘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充分发挥田径、跆拳道等项目优势,争取在省市举办的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5、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以人为本,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生育质量。到2010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103.65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大力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强化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重视流动人口和城区计划生育工作。加强计生队伍和法制建设,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面落实计生优惠政策,严厉打击非法鉴别胎儿性别和非法终止妊娠行为。努力改善计生工作条件,将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成为全县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中心,同时建设好镇(乡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
6、全面发展其他社会事业。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切实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高标准建设好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加快“三员一体”建设步伐,办好老年人学校,建设好颐园老年人公寓,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建立残疾人服务中心。积极发展档案事业,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新建县多功能综合档案馆。加强国防动员工作和人民防空体系建设,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和国防后备力量。全面完成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进一步促进民族、统计、史志、水文气象、防灾抗灾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五)突出和谐社会建设,切实关注民生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制度保和谐,切实关注民生,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提高财政发展和保障能力。围绕建设公共财政目标,加强财源建设,重点发展壮大工业主体财源,培植、发展高税产业等新兴财源。强化财税征管,坚持以法治税。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的受益面,提高农业、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提高对工资、机关运转和重点支出的保障能力。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发挥人大、审计等部门监管作用,积极做好增收节支和消赤减债工作。到2010年,财政收入突破4.42亿元,年均增长15%。
2、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尽可能增加就业岗位。继续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工作,鼓励和支持灵活择业和自主创业。建好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加强对劳动者特别是农民的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4500人左右,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5000人以上,其中女性不低于4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建立健全多支柱、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实个人帐户,尽早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实帐运行。坚持以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从业人员的参保为重点,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好破产改制企业分流安置职工的社会保险接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对进城农民工的保障能力,基本实现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权利。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国有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平稳过渡。加快完善城镇职工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加快“金保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并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保合一”的征缴模式。到2010年,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75%、50%和56%以上。
4、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组织、民政牵头、部门参与,资金多渠道、救助全方位,各项政策、制度相配套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使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开展农村低保。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农村困难群众享有大病救助。切实抓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确保每个乡镇建一所敬老院,每所敬老院收养五保老人50人以上;县城建设1所老年人公寓。建立残疾人、贫困学生救助制度。切实抓好优抚工作,建立健全财政保障优抚自然增长机制。认真做好救灾工作,加大支灾救灾力度,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发展慈善事业。
5、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安居乐业为目标,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让全体人民享有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推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起点公平和机会公平,加大收入调节力度,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提高城镇低收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高度关注城乡困难群体,确保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扎实搞好晒北滩、浯溪水电站库区的移民安置,大力发展移民经济。加大对省定特困村、少数民族村和水淹区移民村的扶贫开发力度,贫困人口减少5000人。到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000元、5000元,年均分别增长8.5%、7.6%。城镇、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42%。
6、加强社会公共安全。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到2010年,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重大刑事案件发案率增幅逐年下降,公共安全感有较大提高,重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加强地震、地质、气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预警、预报、预防、监测站网和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国民经济和社会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健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预案,快速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有效遏制煤矿、非煤矿山及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实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市场安全监管。加强交通、消防安全监管,预防和减少交通、消防安全事故。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和危害社会的行为,打造“平安祁阳”新形象。
(六)突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强县”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为加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到2010年,全县各级各类人才总量达到5万人以上,年均增长10%。其中:党政人才控制在4000人以内,经营管理人才达1000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6万人以上,农业实用人才达2万人以上。
1、大力培养人才。加强对党政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业实用型人才的培训和县域人才的普训。重点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鼓励和促进人才向工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急需人才的行业流动,向新兴产业转移。大力培养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到2010年,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分别达到500人和5000人以上。
2、精心选拔人才。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机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一律实行“凡进必考”。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及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省统一招考录用;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由政府人事部门统一组织公开招考。新提拔正、副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每年公开选拔产生的比率不得低于提拔总数的三分之一。
3、积极引进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突出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两高”人才,业务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两强”人才,贡献大、潜力大的“两大”人才。每年引进上述人才达60人以上。
4、全面稳定人才。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融洽的人际环境,努力为各类人才构建放心大胆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的舞台,以事业留住有用人才。
5、切实用好人才。建立和健全用人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才,公道正派地用好人才,做到量才使用,适才使用,才尽其用,努力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才、活力迸发的新局面。
匿名  发表于 2007-4-4 22:37:51
四、“十一五”保障措施
(一)大力营造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
紧密团结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力量,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体制弊端,大力营造“风正、气顺、人和”的干事创业环境。
1、解放思想,坚定加快发展的必胜信心。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振奋精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快发展的氛围造得更浓,劲头鼓得更足,工作做得更实,努力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
2、加强团结,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时时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倍加珍惜团结,搞好团结,善于团结,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干事的良好环境。
3、改进作风,铸就加快发展的实干精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埋头苦干、少说多干、真抓实干,集中精力抓落实,着力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倾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尽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蓝图变为现实。
4、完善机制,激发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制定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全力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批评空谈者,教育失误者,追究诬告者,惩治腐败者,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祁阳成为投资和创业的热土。
(二)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创新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积极、稳妥、实效的原则,推进各项改革,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保障。
1、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健全政府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许可制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放宽投资进入领域,加速公用事业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2、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国有、集体工商企业产权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增强企业竞争力。坚持实施“民营富县”战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清除制约体制性障碍,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到2010年,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的比重达到90%以上。稳步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
3、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配套改革任务。
4、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争取有1家企业上市,激活民间资本,形成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规范土地和矿业权市场,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培育和规范技术产权市场。加快技术产权的研发、转让和利用机制建设。
(三)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速融入华南经济圈步伐,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3261万美元,年均增长16.8%,实际利用内资20亿元,年均增长20%;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000万美元,年均增长20%,其中出口额2800万美元,年均增长16.8%。
1、全力招商引资。精心选择和开发一批好项目,完善招商项目库。创新方式,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方式利用外资。充分发挥企业招商的主体作用,大力提升招商档次,引导外资向工业园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集中。坚持招商引资与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管理、引进产业同步进行,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努力形成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
2、加强经济协作。瞄准“长三角”、“珠三角”、“湘桂黔经济技术协作区”、“大西北”等重点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协作,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格局。抓住融入华南经济圈大好机遇,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辐射,把祁阳建设成为华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工业原料的供应地、劳务输出的合作地和观光旅游的休闲地。
3、扩大对外贸易。努力拓宽对外贸易市场,坚持把机电、化工、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加快建立以传统出口商品为主体,以技术密集型商品为主导,传统市场和传统方式与新市场、新方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对外贸易体系。深化贸易体制改革,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鼓励企业开展自营出口,培育对外品牌出口加工基地,争取形成一批年出口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
(四)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
认真实施“依法治县”和“以德治县”方略,不断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和法制意识,创造更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1、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和加强党的思想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农村、城镇社区、学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全力打造“诚信祁阳”。
2、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发展基层民主。加强城镇社区和农村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构建综合调纠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产生。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3、扎实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全面推进“五五”普法、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和公正司法,规范行政执法和司法行为。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增强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执法和司法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发展法律服务业,普遍建立法律援助制度。
五、高度重视,强化职责,确保规划全面落实
(一)抓好规划实施
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具有科学性和法定的强制性,是各级政府考核经济社会工作的依据。全县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性,制定年度计划必须和五年规划挂钩,目标责任制要和年度计划挂钩。对重大建设项目,要确立领导负责制,加强调度,确保规划项目的落实。要综合运用政策、制度、目标管理、财税、投资、价格、银行、审计等手段,引导规划的实施,确保规划如期实现。
(二)加强规划协调
规划的实施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规划的制定要做到目标保持一致,内容相互协调,措施彼此支撑,形成严格周密的规划体系。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忌互相扯皮,互相拆台。
(三)强化规划督查
加强督查是规划实施的重要保证。规划制定后,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使全县人民都知道未来五年要实现规划目标和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强化人大、政协监督。政府要把规划的制订和执行情况及时报告同级人大审查和政协民主协商,对规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人大要督促政府及时解决,政协要及时向政府提出协商和建议。政府督查部门要定期了解规划的实施情况,每年都要检查规划的年度进度,把规划执行的督查作为政府一项主要工作来抓,把规划的执行作为领导的第一政绩来抓。要强化社会监督。动员社会力量,包括新闻、有关专家、院校、群众团体等,开展规划的主要目标、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福利和公益性事业等方面的执行情况监督。
(四)做好规划评估和调整
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重视规划执行情况的中期评估,对规划执行过程中,因内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需要修订或调整,要及时提出建议,报同级人大批准实施,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附:        “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名   称 单 位 2000年
实际 2005年
预计 2010年计划 备 注
    绝对值 年均增%
地方生产总值 亿元 35.03 60.16 106.17 12
    其中:一产 亿元 13.67 16.82 22.70 4.6
          二产 亿元 8.76 20.28 46.59 18.7
          三产 亿元 12.6 23.06 36.88 10.5
三次产业结构比 39.2:25.3:35.5 28:33.7:38.3 21.4:43.9:34.7
人均生产总值 元 4122 5998 10299 12.0
财政总收入 亿元 1.45 2.20 4.42 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1.91 28.6 98 28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亿元 9.50 15.53 31.24 15
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1340 1620 4000 20
其中:出口总额 万美元 881 1290 2800 16.8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461 1500 3261 16.8
实际利用内资 亿元 4 8 20 20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 5131 8078 12000 8.5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2263 3209 5000 7.6
年末人口 万人 97.7 100.6 103.65 6‰
城市化水平 % 24 30 40 2.0
恩格尔系数(城镇) % 48 43 37
恩格尔系数(农村) % 56 50 42
初中教育毛入学率 % 95 100 100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  60 75
城镇职工失业保险覆盖率 %  35 50
城镇职工基本医保覆盖率 %  36 56
森林覆盖率 % 45 49 54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 4.2 5.8 8.3
城市空气达标 % 82 86 9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