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曾志丈夫、陶斯亮父亲,29岁的陶铸出狱当天留下的一张照片,瘦骨嶙峋。
陶铸(1908~1969)湖南祁阳人,父亲名叫陶铁铮,毕业于衡阳第三师范学校,参加过著名的武昌起义。陶铸16岁时也考入父亲的母校衡阳第三师范学校,在校期间,结识了刘泰、蒋先云、夏明翰等人。
两年后,陶铸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五期培训班,其间加入了中国,并参加了广州起义、南昌起义,从此,走上了几十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陶铸和曾志的婚姻是从做假夫妻开始的。1932年冬,根据组织安排和工作需要,22岁的曾志与大她3岁的陶铸假扮成夫妻在福州从事地下工作。在工作中,俩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由假夫妻而自然结合。
1933年5月18日,陶铸由于叛徒告密而被捕。可是,正在煎熬等待丈夫消息的曾志却等来的是:陶铸在上海被捕叛变,要求福州市委各机关赶快疏散!
曾志听了仿佛晴天霹雳!这怎么可能呢?谁人不知道陶铸是铮铮铁骨的硬汉,他可能被捕,但绝不会叛变,曾志对丈夫深信不疑。
当时,陶铸的母亲董唐姑正在福州,为了掩护儿子的地下工作,她也住在市委机关里。她每天迈着一双小脚操持着家务,支持儿子的革命斗争。儿子被捕后,曾志听从丈夫临走前的交待,把婆婆送回老家祁阳。
曾志在回忆录中很佩服婆婆。婆婆也是一个性格刚毅的女人,当年她的丈夫陶铁铮参加武昌起义,拥孙反袁,后被豪绅杀害。她指着丈夫的血衣,对两个儿子说:“此仇不报,你们就枉为陶氏子孙!”
陶铸参加革命后,敌人抓走他的母亲,把枪口对准她,要她交出儿子,她毫不畏惧。
这时,曾志要送她回湖南老家,她坚持要一个人走,千里迢迢,她又是小脚,大字不识,年近50岁,曾志很不放心。巧的是,路上又发生了一段奇遇。
董唐姑以她的社交能力,在回家途中结识了一位远离家乡、四处漂泊的年轻湖南女子,她是彭德怀的前妻刘坤模,俩人结伴而行,留下了一段小插曲。1939年12月,曾志在去延安的途中遇到彭德怀,他们聊完井冈山分别以后的事,又谈起了刘坤模与陶铸母亲同船回祁阳的一段轶事。
陶铸被捕后,被转移到南京宪兵司令部拘留所。三个月后,被移交国民党军法处,判处无期徒刑,终身监禁。他在狱中建立了秘密党支部,担任书记,在狱中与敌人展开了斗争。
陶铸被捕拘留期间,曾托被释放的难友,悄悄给曾志带出一张巴掌大的破纸片,上面写道:“病重住院,恐无生还希望。”之后再也没有只言片语。
一年后,曾志意外地又收到丈夫从南京监狱寄出的一封信,他在在信中写道:我已被判刑,刑期你可以想象得到,没有出去的可能了。请求善待母亲,替我尽份孝道,并且在狱中病重,若回信请寄南京军人监狱1271号。
曾志心急如焚,她此时也是被国民党通缉的要犯,悬赏金3000大洋,但看到信后,她决定想办法给丈夫寄点钱看病,无论多大的危险她都要去试一试。
数年后,陶铸获释出狱后告诉曾志,她寄出的钱和信都收到了。那时,他正患肺病,咯血不止,这些钱真是雪中送炭。他用这笔钱买了几瓶鱼肝油,吃后病情得到好转。他还买了一些书籍,把监牢当学堂,勤读了几年书,直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党中央将他营救出狱。
我们所熟知的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被编入语文课本,深深感动几代人。他还有一篇名诗《赠曾志》: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饱含了逆境中对夫妻感情的深深感叹!
这对战火中走来的夫妻,虽然也像普通夫妻一样有吵吵闹闹,但他们走过的路比当下的我们艰难数百倍。
下图是1937年9月26日,陶铸(前左一)出狱当日,和战友合影。照片上的陶铸瘦骨嶙峋,眼神却坚定无比。他亲笔在照片上写下“百战归来认此身”。
多年后,曾志写下了一部回忆录,名字就叫《百战归来认此身》,看到这张照片,再读以这7个字命名的泣血滴泪的回忆录,更是感动百倍!千倍!万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