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乡村》杂志2020年有奖征文 II 唐盛明的作品

[复制链接]
查看: 3059|回复: 0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20-3-31 21: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令人感动的那一幕(故事)
文/唐盛明

2017年初,罗友文为了响应祁阳县委的号召,由县发改局委派,担任七里桥镇云腾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他率领奉月明等几位工作队员,沿着早已硬化了的公路,溯溪而上,来到了地处祁山山脉云腾岭大峡谷的云腾村。

据镇里介绍,云腾村由原吊楼湾、竹山口两个贫困村和马颈坳非贫困村合并而成,全村共30个村民小组、648户、2456人,有耕地431亩,林地20755亩,其中纳入生态公益林15360亩,是个典型的山区、林区。近三年来,驻云腾村扶贫工作队配合村支两委,在驻点县级领导的指导下,以发改局为后盾单位,坚持紧扣“精准”二字,致力“三个落实”,聚力“四扶四建”,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基础设施方面,筹资80余万元,修建贯通老屋岭和九组共3.5公里的水泥路,新装移动发射塔2座,村内基本实现4G信号全覆盖,安全饮水及农网升级全面完成。其次,人居环境方面,新装路灯130座,拆空心房、危房、茅厕、大棚等5000余平方米。第三,产业发展方面,成立了楠竹加工合作社,创办一个扶贫车间,每年销售楠竹300万斤,户平增收1200元,建光伏发电站1座,年创收4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0万元。第四,帮扶到人方面,全村共计建档立卡贫困户149户476人,2018年底已脱贫147户473人,其中易地搬迁37户102人,危房改建6户12人。

在云腾村的扶贫工作中,罗队长和队员们经历了许许多多,感受独特,体会深刻。记得初来乍到,他们在调查摸底和走访贫困户当中,发现有这么一户人家比较特殊,因贫困造成夫妻长期分居。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帮扶,这一家发生了巨大变化,夫妻团聚的那一幕,不仅令工作队员为之动容,而且也感动了全村百姓和社会舆论。
微信图片_20200331211057.jpg
这一户人家,生活在原吊楼湾村元太冲自然村,丈夫叫邓勇熊,妻子叫廖带娣,年龄50上下。1988年,廖带娣从龙口源以外的鹅颈石村嫁到吊楼湾大山里的邓家,当时邓勇熊有一座土墙舂的木皮屋,高高突兀在山坡上,离吊楼湾砂石公路有三四里路远。九十年代中期,那座土墙木皮屋年久失修,长期被雨水冲刷侵蚀,终于坍塌了。妻子只好带着三个女孩回到鹅颈石娘家居住,丈夫便寄居在叔伯堂兄弟家里。后来的那些年,廖带娣为了养活孩子,毅然外出广东花都餐饮店打工,邓勇熊先是窝在山冲,耕种那几分贫瘠的田土,后来才勉强外出打工,家里生活困难到了极点,根本拿不出钱来重新建房。

就这样年复一年,夫妻难得见一次面,感情也渐渐疏远,成了事实上的夫妻分居。用妻子廖带娣的话说,我回去做什么,一没房子住,二没生活来源,整天呆在大山里,守着满山的竹子和杂木,怎么能把三个女儿养大?只有到过年时,妻子带上三个女儿到元太冲拜年,平常与丈夫几乎没有往来,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就差一纸离婚证了。于是,邓勇熊在山冲里抬不起头,人家总嘲笑他房子盖不起,老婆孩子也养不起,变成了一只没用的“狗熊”。

当工作队了解到这一家的情况,便分别约了邓勇熊、廖带娣两人见面,想把这一家作为易地搬迁户来扶持,安排到临近水泥公路的移民新院建房,谁知他们还心有余悸,有点不情愿呢。经过罗队长和队员们反复做工作,他俩才思想开通,同意纳入异地搬迁户的对象,除老大老二出嫁户口迁出外,小女儿还在长沙上大学,他们家三人可以享受建房补贴,每人2万元,另加1万元的坡护顶补助,共计有7万元。宅基地选在离公路不到一里的山脚,从2017年底动工,到去年秋建成,房子为一层,90平方米,红砖砌就,盖红色琉璃瓦,坐东南朝西北,门前还有几口小山塘,青山环绕,流水潺潺,环境舒适而优雅。

扶贫工作队对易地搬迁户,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不仅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更是由“输血”扶贫转变为“造血”扶贫,扶持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如把邓勇熊、廖带娣一家作为全村扶持发展产业的样板,选准将养猪、养鸭等养殖业作为重头来抓。工作队不但派其妻子廖带娣去县内外专业养殖户学习技术,而且帮助他们联系买猪仔、鸭仔,特别在销售上,队员们曾连夜摸黑去外面请屠宰师傅,或者起早跑县城联系摊位,千方百计打开销路。仅去年他们一家共养殖土猪20头、水鸭80余只,还放了两口鱼塘,其收入较为可观。

春节之前,邓家新房进伙摆酒,邀请了两家亲戚,也邀请了村主干和扶贫工作队的几位,看大门口贴上红红的对联,好一派喜气洋洋。罗队长一行刚进邓家院子,就发现新屋外墙贴了瓷砖,门前铺了水泥,屋内为水磨石地板。家里添置了一整套新家具,什么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冰箱等一应俱全,还买了一台摩托车。这时,夫妻两人正忙着招呼客人,笑容满面。酒席上,他俩还一脸羞涩,不好意思向客人敬酒,虽不说他们破镜重圆,可至少算是久别胜新婚啰。村支书执意请夫妻两人讲几句感谢的话,他俩却全身激动,热泪盈眶,支支吾吾地说:“我们一家有了今天,感谢党的政策,感谢扶贫工作队!”

呵呵,真是令人感动的一幕!是呀,我们的扶贫工作做得怎么样,老百姓的反映是最真实、最直观的。像邓家这样发生深刻变化的好故事,不仅在云腾村,而且在祁阳全县,也许还会更多更精彩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