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释九牛坝周文化

[复制链接]
查看: 1519|回复: 1
110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9-6-26 17: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本人对九牛坝周文化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时值始祖仕德公诞辰650周年之际,特作如下浅释,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九牛坝周氏起源与流经

九牛坝周氏始祖仕德公是周敦颐后裔,第10代孙。

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 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尤其是《爱莲说》被收入中学课本,之中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他退官后隐居江西省九江市莲花山下直至卒殁,享年 56 岁(1017年至1073年)。在九江,至今有周敦颐纪念馆和周敦颐墓。

明洪武年间,仕德公率领大儿子周日奇(大将军),小儿子周日辛(副将军),随皇帝朱元璋从江西进军湖南平乱,战功显赫,获胜后授封桂阳安居。因桂阳地界土地贫瘠,水源缺乏,后经皇帝恩准择祁阳县南乡古普乐乡九牛坝落户,休养生息,繁衍后代,开辟了九牛坝周姓之脉始祖仕德公共有三个儿子,除日奇、日辛外,还有二儿子日章。日章因未随父而居,一说涉贵,一说留桂,现未曾考证,情况不详。

仕德公与其子日奇、日辛最早在老屋院子安家,所以,老屋院子前面的古井叫周井。老屋院子后面的山叫将军岐。随着周氏子孙的枝繁叶茂,在九牛坝区域内,就有子孙先后搬迁到大屋院子,敬公祠、质公祠、河街上,街上,油场上、石禾塘、阳大院子和小河口居住;第6代孙周佐时在零陵街上做生意,经朋友推介到零陵进贤乡(现富家桥镇)跟随东家和师傅学造纸,然后就定居于进贤乡涧岩头,建起第一个院黑门楼。其后代繁荣发展,人丁兴旺,就陆续建成六个大院子即现在的周家大院。还有周氏子孙搬茶源头、清井头、花山里、小江河等地。目前,祁阳九牛坝和零陵进贤乡片同宗同源的《爱莲堂梓》多达7000余人。九牛坝仕德公根脉流经湘鄂粤桂川闵贵港,泽被党军政科教农工商。

二、九牛坝周文化基本内涵

周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基石。周敦颐理学思想被历史上尊崇为孔孟后一人,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仕德公系周敦颐后裔,其德行、品性、家规、家训与濂溪文化一脉相承。崇尚莲花,以廉的高洁自誉。其建筑物以中轴为核心依次散开,其构件如石墩,木柱,雕梁,顶垫,窗花,门档户对等大都以莲花为形,连堂号都称爱莲堂,等等。

1、忠孝廉洁立德。始祖仕德公自九牛坝开派以来,身先士卒忠孝廉洁。他本人为明朝总千兵,二世日奇公、日辛公,到后世希圣公、崇傅公,再到现代周氏子孙都把忠孝廉洁奉为天条,谨记谨行,严格遵循。九牛坝爱莲堂认为:一个人为臣宦要忠诚;为子女要孝顺,为官吏要清廉,为男为女都要洁身自好。

2、诚实守信树品。例数九牛坝爱莲堂梓,无论从政从军、科研教学、经商办厂、农耕桑麻,都把诚实守信作为做人的品格恪守,重诚实守信用,童叟无欺。在宗族之内如此,在邻里乡亲之间也是如此。社会上,只要提到是周敦颐后裔,是仕德公嫡亲,人们都对其投以羡慕和景仰的目光。

3、耕读勤俭传家。阅读老周家历史,讲述老周家典故,无一不是耕读传家,勤俭发家。从九牛坝几个周姓村庄的开辟,到涧岩头周家大院的建设,再到茶源头等地,周家人始终牢记读书耕田这个根本,始终秉持勤俭发家这个法宝。周家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读书贤达之人不少,勤俭致富范例颇多。

4、爱国爱乡留芳。水有源,树有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追根寻源,知恩图报是九牛坝爱莲堂的传统美德。在九牛坝,在进贤乡,周家人中的仁人志士捐资架桥修路、筑亭建庙、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故事很多,他们或留痕于碑刻,或留迹于遗存,让后人铭记,让百姓传赞,在世上留芳。如九牛坝周氏宗祠、周家大庙、古码头、神仙坝、石墩大木桥、三通亭、牛栏桥亭、马脊岰亭、印山庵、云台山庵、鳌鱼岭塔,零陵蘋州书院等等都是公益捐资筹建的例证。

三、大力弘扬九牛坝周文化

1、成立周文化研究会,挖掘周文化。周姓历来就是一支名门望族,在老百家姓中周姓位列第五,在新百家姓中排第九。目前,周姓人口约在2500万以上,占全国总人口2.25%,其中周敦颐后裔在500万以上。在全国周姓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湖南,大部分是周敦颐经脉。全国周文化研究如火如荼,我已先后多次参加在福建、江西、贵州等地召开的周文化交流会,很受鼓舞,也很感动。我建议成立永州周文化研究会,第一步以九牛坝和进贤乡为基础,以后再扩大到全市。周文化研究会主要任务,就是挖掘传承周文化精华,团结联谊周氏宗亲,交流推介为国为乡做贡献的经验。希望这个建议能得到大家广泛响应。

2、传承祖德从我做起,践行周文化。祖宗有德,吾辈有责;传承祖德,从我做起。常言道,国家国家,有国有家;爱国爱家,天经地义。为人在世有三个不能忘记:即你是哪里人?你老祖宗是谁?你给后人留些什么?传承祖德就是要弘扬祖宗的优良传统,优秀品德,优质家风。家乡是祖籍地,是根脉源头,是祖宗归结天地,一个人离开祖宗,离开祖籍地,离开根脉源头,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承祖德,热爱家乡,热爱宗族,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每个人必须有荣耀、义务和担当。传承祖德,热爱家乡,热爱宗族,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传承祖德,热爱家乡,热爱宗族,就要不具形式,力所能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3、与时俱进丰富内涵,光大周文化。周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周氏宗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和不竭源泉。“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周文化也必须不断创新发展,丰富提升,使之永远保持时代的先进性。这方面,零陵进贤乡周家大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样板。他们不仅把周家大院保护得好,而且修缮得也很得体,已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当前,要光大九牛坝周文化,就要向零陵周家大院学习。把弘扬周文化与保护开发文物古迹结合起来;与培植优良家风家规结合起来;与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与开发旅游项目结合起来;与发展当地经济结合起来。我希望凡九牛坝仕德公后裔同共携起手来,互相处长补短,互学互帮互进,真正发挥周文化资源的引领作用,为宗亲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百姓富裕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作出贡献。



IMG_20190618_111618.jpeg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9-6-29 21: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州故事」祁阳九牛坝大屋村:正宗濂溪一脉金牌主持陈瑜 2019-06-26 09:45:16
【永州故事】祁阳九牛坝大屋村:正宗濂溪一脉
图文 陈瑜



带着对文化古村的兴趣,前往祁阳九牛坝乡大屋村,车在丘陵地段穿行,不停下车打听,听村民讲述九牛坝的故事,传说,有一年这里发大水,冲毁了庄稼,也冲毁了河堤和沿河居住的房屋,于是大家齐心协力去找石块阻截河流,不让其继续泛滥。可是,方圆几十里就没找到一块像样的石块,这时,老天垂怜当地百姓,下来九头水牛,化身石块,从此,大屋永无水患。传说总能体现老百姓最美好的愿望。九牛坝解放初期叫九江乡,六七十年代叫大江乡或大江公社,大屋村是乡行政所在地。下车进入大屋村,放眼一望,全是新建的楼房,家家都是小洋楼,在村民的指点下,穿过新修的楼房,沿着田埂小路进入古村落,一片平整的田野上,一块宽阔的前坪,一栋白墙青瓦的古祠堂,像一位经历沧桑的老人孤独的站立在那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没有宁远祠堂的外观气派,也没有高大的牌楼,院墙上方瓦砾黑白分明,檐口下屋垛子白色线条围住整个祠堂,上面画有继承传统、启迪后人的多种水彩图画。前有三条双合大门,每条门框用料石砌就,门为木制。门框两边嵌有对联。门上有门当有户对,雕刻龙凤吉祥物。中门富丽堂皇,上方书写“周氏宗祠”门楣条石上刻有“桃园三结义”图案。两侧门分别雕刻八仙飘海图像。


从前中门进入祠堂要穿过大戏台底下。戏台风格优雅,结构复杂独特,各种动物造型的衬手,或鱼、或鳌、或狮、或龙、或麒麟,或托起台顶、或撑住台沿、或扶持栋梁,舞台几根大柱顶天立地,戏台20多平方米,戏台两侧是演员化妆室和候场区,它们都是用杉木作的横梁和杉木板铺的楼面。这个古戏台是建国前后近百年上演古装戏的地方,祁剧著名的曲牌“目连戏”就在这里上演多次并拍成电视资料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遗产。


从前两侧门入内是走廊,走廊边上是厢房,上下两层。祠堂内有一个400多平方米用鹅卵石砌成的内操坪,它是乡邻看戏和宗亲聚集的地方。操坪周围和祠堂前门外植有梅花、石榴花、木芙蓉、罗汉松和白杨树等珍贵花木。再往里走就是正殿,约200平方米,正面是一个大神龛,安放着周氏列祖列宗的神位,两侧镶有“忠孝节廉”四个大字。屋顶大梁上嵌镶拍金二龙戏珠图和太极图,衬托也是吉祥动物造型。中梁上还悬挂着皇帝亲笔题写的匾牌。


戏台对面就是“大礼堂”,这几个字应该是“文革”时代的产物,大礼堂以及两旁厢房都是双层木结构,有木制楼梯拾级而上,古色古香,保存完整。
据周氏村民介绍,周姓家族的始祖周仕德是明朝千兵,随朱元璋平乱从江西来湖南,选在祁阳南乡普乐九牛坝安家。仕德公是濂溪公周敦颐第10代孙即次子焘的后代,生三子:日奇、日辛、日璋。日奇为大将军,日辛为次大将军,其后裔有迁广西阳朔一带。


仕德公第7代孙周希圣即启圣公迁零陵县进贤乡涧岩头。可见祁阳九牛坝的周姓家族与零陵周家大院的周姓家族是同祖同根同谱同邦行,而且都是零陵周家大院周姓家族的长辈。据村民介绍,至今还保存了仕德公墓,日奇公墓和启圣公墓。后山有将军歧,村前有古井,只可惜四个古院落,一个古庙,一座古桥,一个古亭等已被毁坏


周氏宗祠始建于仕德公时代,现有的周氏宗祠重建于1916年,1927年被土匪放火烧毁戏台、正殿,1929年重修戏台、正殿。1948年修建走栏厢房和“女台”。重修后的周氏宗祠,仍气势宏伟,朴素古典,蔚为壮观,后因“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将其毁坏,又因修大江水库、大江渠道,祠堂内外的石雕石刻被当作料石取走,使得周氏宗祠满身疮痍,面目全非。


听年长的老人说,这个祠堂曾是九牛坝片农协会的会址。九牛坝成千上万的群众在这里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分地分农具,从1950年开始作为九牛坝第一所中心小学校址,到六七十年代的九牛坝乡中学,是祁阳县当时的名校之一,以后是大江中学、九牛坝学校的校园。历经时代变迁,祠堂也做过很多用途,至今能保存完好,实属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