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从来就是诗意和哲学的源泉 不到潇湘岂有诗?

[复制链接]
查看: 712|回复: 0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4-4-18 08: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湘江从来就是诗意和哲学的源泉 不到潇湘岂有诗?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王本峰] [点击:182]
时间:2014-04-17 10:42:16 标签:湘江潇湘诗意 我来评论(0) 分享到永州微博 阅读更多


  舜帝陵以精美的石雕著称,庙内众多有石雕装饰相互辉映,包括了石雕的全部工艺手法,犹如一座完美的石雕工艺博物馆。
  宁远文庙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在我国现存的文庙建筑中,它是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两座建筑之一。
  香零山在永州市区城东五里潇水河心,南北宽15米,东西长25米,高出水面12米,是一座岩山小岛。雨后日出,烟锁山脚,雾雨朦胧,往来舟楫,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烟波浩渺的意境,因而有“香零烟雨”之称。
  沿着一条古老的鹅卵石曲径来到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周家大院,大院由六个院落组成,自西向东呈北斗星形排列。

徜徉在永州明清建筑的石板街,让人感觉不到时间在流逝。
  永州城北的潇水东岸,屹立着一座古塔,磴居危石,高凌碧汉。这就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迴龙塔。
  图/记者 李锋 邹麟 文/记者 聂映荣
  湘江从来就是诗意和哲学的源泉。
  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于此发轫,汲取性灵的湘江之精华,演绎成独树一帜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之魂。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溯源千里湘江,行至古城永州,不自觉会感受到悠久文化在山清水秀之间倾透而来。舜帝长眠于此,遗迹及传说遍布全境;柳宗元客楚十年,天人合一留下名篇《永州八记》;源头活水哺育了三国名将黄盖,狂草大师怀素,理学鼻祖周敦颐,“濂溪一脉”也随江水北上,成湖湘文化的重要源头。
  永州古称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永州至今存有舜帝陵,上千年香火不断;美丽传说中,湘江源头的干流潇水,是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千里寻夫泪流而成。
  潇水蜿蜒迤逦,由香零山进入零陵古郡。晨曦初露时分,若坐船随江水而下,香零岛必会吸引你的目光。水雾缭绕间,它耸峙江心,孑然寂然,若现若隐又给人以烟波浩渺之幻象。远远看去,似历尽沧桑的老人,俯瞰人间冷暖,让人不禁想起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文化是一江之魂。
  一代文豪,十年楚客,柳宗元曾谪居于此,他留下的《永州八记》引得古往今来无数墨客游人去寻访永州城内外这些山山水水、草木竹石。如今,河边的柳子庙,尚可寄托后人的情思。每逢农历七月十三,人们在此演戏、赶庙会,以示纪念。
  潇水的一道支流濂溪外貌不扬,却因“濂溪先生”周敦颐,而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零陵古城外的富家桥镇,周敦颐的后代曾迁徙至此,明清古建筑群落周家大院仍保存至今,院子大门两边写有对联:“翰林门第,濂溪家风。”简朴明了,不耀自骄。
  倚杖看屋的老人坐在石礅上静养,和着猫儿狗儿含饴弄孙,劳作归来的年轻人在旁边休憩唠嗑。由于长年累月和衣服摩擦,石礅已十分光滑,闪着青幽幽的光泽,和院外绿油油的禾苗一同见证沧桑历史与生命欣荣。
  顺潇水而下,经零陵西门浮桥、迴龙古塔,再缓行四五里,可达萍岛,此岛乃湖南八景之“潇湘夜雨”所在。百年古桂、古枫、古樟遍布全岛,岛中心有清朝所建的萍洲书院,为湖湘四大书院之一。古往今来,诗文歌赋,神话志异,不乏累累。
  潇湘二水就在此汇合,带着湘江最初的脉搏,与千古文化的灵魂,奔腾北上。如若在此枕波夜宿,挑灯听涛,或许能听到湘江的亘古之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