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 祁阳实践问路“三农”新模式

[复制链接]
查看: 973|回复: 0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3-6-30 17: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丑丑 于 2013-7-11 16:10 编辑

            湖南经济网讯(作者 邓力 何静 邓松华)农业、农村、农民,一脉相承,息息相通。
     祁阳,与许多农村一样,同样也曾存在“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的过去。
     近年来,面对农业人口众多、农村贫困面广、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和农民增收缓慢的现状,祁阳县坚持基础先行,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上了由增粮为主向增收为主转变、以种植业为主向以养殖业为主转变、以粗放分散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变的路子,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聚集发展要素,创建农业综合示范工程
     初夏,走进肖家村镇元贝里村,新修建的村组水泥路通到了农民家门口,30户农户的旧庄院修葺一新,新修的梯田里种植的紫花苜蓿和栽植的核桃树苗,在一场透雨后显得更加绿意盎然。村民周金山扮着手指头高兴地说:“我们村真是今非昔比了,如今全膜玉米上山了,自来水还将送到家,休闲娱乐有了文化广场,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元贝里村的变化,只仅是祁阳县破解山区群众发展瓶颈制约,聚集现代农业发展要素,创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实例之一。
     祁阳县围绕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创建,以特色规模化种植为产业基础,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基本方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织模式,重点实施肖家村镇太平村、肖家、汪家“一镇三村”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通过打造亮点、示范引领、典型引路,以户带村、以点带面,聚集现代农业发展要素,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现代高效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农业整体发展水平。截至目前,全县确定发展现代农业综合示范村增至36个,其中市级6个,县乡镇级30个。今年,该县用于产业开发、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民培育等总投资将达到1.29亿元。
     调优农业结构,发展壮大富民产业
6月6日,来到肖家村镇汪家村村民李保国家时,他正在忙着给10多只羊添加饲料,看着毛色亮白、膘肥体壮的羊只,李保国嘴角挂满了笑。在汪家村,像李保国一样怀揣靠养羊致富的群众还有许多。今年,该村新发展舍饲养羊户30户,每户新建标准化羊舍1座、青贮窖1口,户均养羊10只以上。
     发展草畜产业,是祁阳县培育草畜、瓜菜、小杂粮、中药材和核桃五大产业的头号产业。为了让养殖业真正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祁阳县突出畜牧业在全县的主导地位,整合扶贫、农牧等项目资金,集中发展3至5个规模养殖乡镇,使畜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以上。
     与此同时,瓜菜种植以川地和城郊为主,重点发展高山夏菜、反季节特色瓜菜产品,确保全县设施瓜菜达到1万亩,总面积达到10万亩。小杂粮种植依托龙头企业,进行精深加工和深度转化,开发终端产品,提高附加值,带动全县完成黄豆、红小豆、荞麦、糜谷种植10万亩。中药材种植采取大户承包、连片种植、示范带动、订单种植等多种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使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今年,省上出台的林果产业扶持办法将核桃列入优势树种予以扶持,祁阳县大部分乡镇是核桃适生区域,农民素有栽植习惯,大量的塬边地、山地为发展核桃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破除瓶颈制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与往年相比,黎家坪镇新塘村农民素质有了新提高、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这里,拉开了新一轮“强基础、培产业、破瓶颈、促增收”的热潮。村民杨强高兴地说,政府帮助自己不但落实了养羊这个致富项目,而且还参加了县农技部门的养殖技术培训班,很快他也成了村里养羊的行家里手。
     祁阳县围绕基础条件改善,以新农村建设为引领,按照“一乡一业”发展需要,推进安居畅通、环境整洁、农村居民安全饮水等民心工程建设,不断破除农业发展制约瓶颈。农田建设以实施退耕还林口粮田、土地开发整理、扶贫整村推进等梯田建设项目为重点,新修标准化梯田2.62万亩。水利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农田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县等重点水利项目,今年将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9000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乡村道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新修大村甸至祁阳南站、大江至太平、大坪铺至龚家坪、梅溪至楼梯等通村公路4条51.1公里,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对地处红色旅游沿线的潘市、肖家村、浯溪、内下等6乡镇27个村庄3000多个农户旧庄院进行集中整治,并从院里院外、庄前屋后、面山道路等全方位进行了绿化、美化和净化改造。
     相对农业、农村而言,农民是主体,也是最大受益者。祁阳县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主推技术,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将农民急需的技术、信息、文化需求送进农村,教给农民,深受群众称赞。据统计,今年完成各类科技培训2万人(次),其中骨干培训11期385人(次),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