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近处无风景?游览永州名胜指南

[复制链接]
查看: 2293|回复: 6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09-10-17 20: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gcolor=Pink]谁说近处无风景?游览永州名胜指南6 v% `0 p% S2 b  x! d
+ [# ?: o# R) v# v, C
' }7 S- k# G" a
永州市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已开发的旅游景点有130余处,其中有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历代形成的古陵、古庙更是多达2000余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景观。如何在这130多处景点中选择合适自己的旅游线路呢?记者走访市旅游局与多家旅行社,在相关工作人员与地接导游的帮助下,为市民精心设计三条线路供参考选择。
& K/ R* r+ S% O) T" z/ i      一、“永州文化·古民居”之旅) }* r  s+ F+ q: P
      线路:浯溪碑林—永州八记—濂溪故里—千年古村上甘棠
( b% w" o' L2 y      第一日:祁阳浯溪景区(【浯溪碑林】、龙溪【李家大院】),晚上赶至零陵住宿。4 l! i+ O/ s% e: `
      第二日:零陵风景区(朝阳公园,观永州八景之——朝阳旭日;怀素公园,观永州八景之——绿天蕉影;柳子庙, 漫步柳子街,观赏愚溪桥;迥龙塔观永州八景之——迥龙夕照;高山寺观永州八景之——山寺晚钟)。$ h  |  Y: m* _3 ~
      第三日:游涧岩头【周家大院】;下午至道县,游楼田村【濂溪故里】;夜宿道州县城。/ k  H% O9 K9 g- T+ }" P
      第四日:江永千家峒景区(【千家峒】、【女书村】)。0 R  H$ n0 G9 D* [
      第五日:游千年古村【上甘棠】,返回。
2 m! g5 o( I9 ?% r* @      二、寻根祭祖祈福之旅
0 L. p3 {* w& `! u+ k      线路:九嶷山—濂溪故里—江永“三千文化”景观* _$ Y" K( A6 g) I% L0 {) O
      第一日:宁远县、国家级森林公园——九嶷山风景区,途中可远眺【舜寝九嶷】、【云龙牌坊】。抵达景区,参观:第一景点,【舜帝陵】:祭拜中华民族始祖,道德文化创始人——舜帝;第二景点,【舜源峰】,身临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所吟的“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之诗词的亲切感受。中餐后下午游览:第三景点,【玉官岩】,素有“天下第一盆景”之美誉,观“九嶷山”三个大字真迹,每字1.7米见方,苍劲有力。第四景点,【宁远文庙】,乘车至道县。7 f+ q+ f* k% k( X, U  k3 w
      第二日:第一景点,游览道县楼田村,亲身体验“吾道南来,本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被称为“南道圣脉”的【濂溪故里】。下午乘车至江永,第二景点,江永“第一千文化”——【普美女书文化岛】,“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世界文化魄宝,唯有女人会认能读的性别文字,夜宿江永县城。
- y% G: b* v% H% R) c      第三日:第一景点,江永“第二千文化”——【千年古村上甘棠】,明代“甘棠八景”——“独石时耕景色明,甘堂晓读旧书声,山亭隐士敲棋局,清涧渔翁坐钓亭。西岭晴云浓复淡,昂山毓秀翠还青,鱼山夕照纱笼晚,芳寺钟声对鹤鸣。”是上甘棠村景色的真实写照;第二景点,江永“第三千文化”——【千家峒】,瑶族祖居地,被喻为“世外桃园”,返回。
0 W, o1 V6 \) ?+ D; W      三、民族风情之旅
7 A- G8 y* b2 G0 h      线路:江永“三千文化”景观—江华瑶都
& n6 K4 A( V  |& u6 O! W      第一日:江永千家峒景区(【女书村】、【千家峒】)。! W/ V( O2 u' D, _( h
      第二日:游千年古村【上甘棠】,至江华夜宿。7 o4 p7 e3 N6 x& M/ Z
      第三日:第一景点,【豸山寺、凌云塔】,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被称为“ 四教合一 ”的圣地。第二景点,【奇兽虚明】,奇兽岩口原有伏石,状如蹲狮,虚明洞内悬一石乳,击之冬冬作响,称为“石鼓奇音”,徐霞客曾游此地,称“此景三湘绝有”;第三景点,【盘王殿】,感受到原生态的瑶家风情,返回。
' h+ {/ \1 f$ [0 I& g! ^. q      路面情况:G207为柏油路面,G322为水泥路面,各省道均为沥清路面,路面宽9—14米。( G/ @/ ~. W' h) o$ D
      加油站情况:全市共有加油站272座。其中1、2级加油站103座,均可供应0号柴油和90、93、97号汽油。
: y+ ^( O! ?" A& {2 P+ n      风味特产:永州薄荷、道州红瓜子、江华苦茶、江永三香(香柚、香米、香圩)、山百合、湘南腊鱼、东安鸡、琥珀肉、竹筒蒸饭、江永无骨板鸭、道县鱼肉丸。6 n9 d7 D" L% P, I8 j6 w, |. C- s
      酒店住宿:准三星酒店:120元/间 ;准四星酒店:150元/间;挂四星酒店:180元/间。(仅供参考) 5 D2 e% L; J5 R' A6 M+ m+ I
[/bgcolor]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09-10-17 20: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09-10-17 20: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bgcolor=Beige]潇湘溯源 CCTV《走遍中国之永州篇》(1)# Z: f0 K& p4 M8 z
溯源, CCTV, 中国, 潇湘, 永州! i( d8 ~' M8 k! e. R
湖南省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她南接广东,西连广西,潇湘之水在这里汇合,流入洞庭湖.永州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O# B& [8 O' V$ J4 n  D
    潇水的“潇”字,在《水经注》中解释为“水又清又深”的意思。这一解释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潇水清澈明静、水流浩大的特点,也赋予它意韵深远的情感色彩。
/ w' k  `3 T- P. r5 y! m    水,是生命之源。潇水与湘水共同拥抱着永州,不但哺育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民,也孕育出一个美不胜收的锦绣潇湘。
5 B2 H* A: M# Y    永州,古时又名零陵。历史上一地两名,交替使用。关于零陵这一地名的由来,那还要从这座巍峨俊秀的九嶷山说起。
4 Z/ K' K1 H9 {5 V. j" R    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永州市的宁远县。在九嶷山的山顶,耸立着三块巨大的石头,名为三分石,那条纵贯永州全境的潇水,便是从这里发源的。
, f* z$ p5 I* Z( ?    九嶷山由于地处偏僻,人迹罕至,所以至今仍然保持着比较原始的风貌。据说,由于水草丰美,土地肥沃,至少在一万年前,这里就已经是古代先民们繁衍栖息、渔猎耕作的乐土了。4 A0 V- c; t0 _6 _- {$ O, J
    而就在这潇水的源头旁边,2002年的一次考古发现,更是震惊了世界。考古人员在这里发掘出了一处大型墓葬群,经专家鉴定,这竟然就是传说中,上古时期舜帝的陵墓。
( w$ O) m5 B7 p/ Z( m0 q( M* m

  F. }2 q; f& `1 h2 V    关于舜帝陵的具体位置,司马迁曾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这样记载: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这就是永州古时又名零陵的由来。! x7 ^6 x9 c% \$ `( }1 j
    舜帝陵的发现,不仅证实了司马迁的推断,并且有可能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推进到一万多年前。8 ^. f# U* `7 r
    尧天舜日,这是中国文人所设想出来的一个最理想的社会。所以,舜帝又葬在这里,这也是寄托理想社会的一个最好的地方。7 N2 r; v, P2 P& ]
    中国人历来把舜帝看做是中华道德文明的源头。因而,埋葬舜帝的九嶷山便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座圣山,永州也就成为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们不远万里来寻之地,并将他们的足迹和不朽的文采都留在了这里。
% H6 `1 }( l- R/ k) }8 ?    在中国古代,历来就有“楚山水之胜,首潇湘。“潇湘之胜首浯溪”的说法,把浯溪称为永州乃至湖南最美的地方,可见,古人对浯溪的山水之美是极为推崇的。% X" l0 R! g0 B7 _0 J- J1 s& w7 E
    在永州市的祁阳县,临湘江而立,有一片像屏风一样的石山,石山的一侧,便是那条闻名于世的浯溪了。实际上,浯溪原本只是一条无名的小溪,说不清是大自然的造化,还是大自然的遗弃,它一直在那里默默无闻地流淌着不知道几千年几万年,直到有一天,它们被路过此地的元结发现了。+ E# L' X- d% Q0 d
    元结喜爱山水,可以说已经到了狂热的程度,这在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当元结前往道州赴任,乘船经过这里时,那湘清溪秀,绿树浓荫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他。他索性把家安到了这里,并且为这无名的山水取了颇为好听的名字——石山称为吾台,他在石山上建了一座观景的亭子,称为吾亭。而这溪水便叫做浯溪。意思是 “我的山”、“我的亭子”、“我的小溪”。# i7 v' Z, s: k  z
    据说元结对浯溪那水清石俊,境象幽丽的景色尤为钟情,时常长久地在此徜徉漫步、流连忘返,他在一首诗中这样描写了他对浯溪的酷爱之情——
4 K( N# u. _& r" m    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8 r/ D' n. W' b7 ]7 J
    溪口石巅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 N" F, I8 A" V3 W: n5 F( u
    元结诗中提到的“溪口石巅”便是这湘江边上元结称之为“吾台”的石山山顶。
% a. x& `  i7 q    相传,元结当年曾在此和朋友一起居高远眺,吟诗赋辞。据当地人传说,“吾台”上这深嵌石中的脚印和酒樽,就是当年元结留下来的。
- l" c% e" Y+ c" F$ O: s. _9 c5 L    元结他把这儿叫吾台,就是他的台,实际上,他这是为我们后代的人能够领略他的诗情画意。他的《吾台铭》里面最后有那么一句话,他说的非常好,他说:“湘渊清胜,吾台峭峻”。湘水非常深,溪水又非常清,恰巧这儿有一个最高最大最陡最险的台。这个吾台多么陡峭险峻,你登在这个台上往远处看,没有什么看不尽的。
# X" Z, u1 U+ H9 Y
3 C- ?) M4 _! I/ K    然而,使浯溪真正著称于世的,主要还是因为那里的摩崖石刻。原来,元结曾经将安史之乱的始末写成了一篇《大唐中兴颂》,并请他的好友,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用正书大字书写,并铭刻于江边的崖壁上。
9 p+ c4 I  `- s    这个叫三绝碑,所谓三绝呢,第一就是文章绝妙,是元结写的文。第二绝是字绝,是唐代最大的书法家颜真卿写的字。第三绝就是石头生的绝,浯溪这个摩崖、这块石头这么高大,可以磨平刻碑呀。
9 Y- v+ k( ?) l8 N/ i$ i" z    元结是唐代文学运动革新即古文运动的先驱,《大唐中兴颂》就是他的革新代表作。而字据说是颜真卿六十岁时所写,也是他平生最为得意的作品之一。因此,这篇珠联璧合之作,历来便被奉为中国文学艺术与书法艺术相结合的典范。于是,这永州的浯溪便吸引着后世无数的文人名士纷至沓来,临江凭吊,拜谒临摹。宋代的大书法家黄庭坚、米芾、清代书法家何绍基都曾慕名而来,并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墨迹。7 ?. Y  h7 C6 R
    如今,这遍布石壁上的摩崖石刻,已成为历代诗人题刻和书法的宝库。& `1 N- u8 b' |
    这里便是很有些年岁的永州古城。碧绿如练的潇水绕城而过,温存优雅地奔向远方。
' h, h& T4 p$ r0 J4 y    一千二百多年前,32岁的柳宗元便被贬谪到这里,当起了长达十年的永州司马。& y6 v3 T! ?( P4 w$ N2 Z; F: v- N- o  d
    那时的永州,仍然是一片蛮荒之地,历来就是朝廷官员贬谪流放的地方。作为一个胸怀抱负的政治家,在这样一个远离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地方,一呆就是十年,这大概是柳宗元始料不及的。然而,永州的十年,对柳宗元来说,恰恰是他在思想文化和文学创作上达到鼎盛的十年。由于充分地接触到社会底层,他写出了《三戒》、《捕蛇者说》等寓言和散文,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辛酸与疾苦,对苛政猛于虎的黑暗社会现象给予了无情的鞭挞。$ T# p$ z: z& z$ R9 g" k, M4 G5 y
    而颠沛之后的安定也使柳宗元对大自然产生了羡慕亲近的情感。当他张开双眼,重新打量这片土地的时候,他惊喜地发现,永州的山水竟是那样的纯净、那样的美丽。他开始细细地品味着江边的细柳断桥,水面的红花圆荷,水中的鸬鹚花鸭。0 V  c0 \7 ~7 {$ j$ y. i% E
    永州的山水给了这位忧患而沉重的文学家以无穷的慰藉,也给了他不竭的创作创作灵感。于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永州也通过他的《永州八记》呈现在世人面前。
) ^1 S& q/ ?4 \4 ^    他写那流织若文、响若操琴的石涧,那水尤清冽的小石潭,那寓所前遍布美石的愚溪。永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一不在它的笔下变得美轮美奂,充满着灵性和情感。9 ^6 a. s9 _( ]- e+ ^( C7 P
    然而,永州如此美好的风景却因为地处偏远之地而不为世人所知,这与柳宗元怀才不遇的命运又是何等的相似。( H& Q8 K6 Q& j0 H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蕴藏了一种耐人寻味的孤寂和失落的情思。是对已然逝去的美好事物无可奈何的遥望和追怀;或者是对那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日渐渺茫而生出的无限惆怅?
/ ?3 ?3 J: K8 V    说不清是诗人、文学家成就了永州,还是永州的山水成就了诗人。不幸的柳宗元贬谪到幸运的永州,从而造就了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巨人地位。而对于永州来说,正是因为像柳宗元这样许多文人们在永州的生活和文学创作,才浇灌出了一个文化韵味十足的潇湘。* v2 U' O% `" i) L$ f3 ]
    这里是永州市的道县。
8 j& A3 V2 Q" ]& E    莽莽苍苍的都庞岭横卧连天,层峦叠嶂。近处,驼峰似的山丘翠屏峙立,峰下青螺数点,水净山明。安宁、冲淡、祥和的楼田村就安卧在这里。
# y, l: m# k& O) ~    濂溪穿过村庄汩汩东流,汇入潇水。溪水明丽、澄净、深情。这是一条南方常见的小河。但就是这条平常的小河,九百多年前,分明照见过一位东方哲人的身影。他就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他的故里就在这濂溪河畔的楼田村。+ T3 I  w6 S3 J+ ]- ^7 L9 a
    周敦颐,字茂,自号濂溪。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少年时代便是在这楼田村度过的。6 c6 A0 j! v% a) L; k, N$ x
    楼田村至今仍然保存着一份珍贵的周氏族谱。; v1 B9 ~! q* Q0 C& o0 F2 B* T2 v2 {# V
    世代居住在楼田村的村民们,人人都为自己是周敦颐的后人而深感自豪。0 h2 E6 Q" c+ R/ ~/ x* l& E$ D
    周敦颐那篇千古传颂的《爱莲说》,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他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崇高品德也更为世人所称颂。+ O& Z# k  }% }; g% z6 h) Q
    实际上,周敦颐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还是哲学。他所写的《太极图说》和《通书》,继承了《周易》和部分道家的思想,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即用太极图的阴阳变化来解释世界。而由他开创的理学,则是对孔子以来的儒家学说,进行了发扬光大,倡导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也就是提倡个人的道德修养。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包括朱熹在内的后代理学家,都尊他为“道学宗主”。/ ^7 S4 w0 [5 f+ S0 K5 X" q
    据楼田村的村民介绍,要真正了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要到附近的月岩去看一看。
" Z8 \; F( V; W    那是一片酷似广西桂林风光的山丘。其中一座山丘上有一个巨大的石洞,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这个石洞竟然是由三个大洞贯穿而成。站在洞里仰望,有如一轮圆月悬挂中天,因此名为月岩。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看到这个石洞后,曾经由衷地赞叹,称它为“永南洞目第一”。
9 r5 _3 b( A. c) W( X    据说,当年周敦颐便是在这里,凝神冥思,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产生了宇宙构成的基本理论的。! V' I1 a5 X& ?, b
    当地人说,这石洞中央过去曾有一个亭子,曾是周敦颐读书悟道的地方。
  ]5 I& N+ u$ u: E1 _* V" l8 j0 A9 V    我在年轻的时候,读高中的时候,我跟着老师们来远足的时候,还看到过这个亭子,当时很破落了。抗日战争以后,我再到这里来的时候就没有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了。
4 a/ F+ S5 ^7 y$ S- D, H4 o$ S    这个石洞的神奇之处,除了成因和造型独特外,更重要的是,站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月亮盈亏的变化,而随着人位置的移动,洞顶则逐渐呈现出由弦月到圆月的变化过程。所以,后世有人认为,周敦颐当年正是受了这种动静、阴阳的变化启发,才写成了《太极图说》的。' c% J7 i6 d9 w1 G2 n# a& Y* k3 K8 t
    然而,楼田村不过是湖南边陲之地,周敦颐一生学不由名师,官不过知府,著作字也不满三千字,平心而论,周敦颐的一生实在有些平淡,一如那条朴实本分的濂溪。然而影响却如此深远,确实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奇迹。
, f0 `/ C, j* N  A! X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濂溪边上铭刻的这“寻源”两个字分明向世人昭示着什么。
% a& j1 z- e. L8 n4 n: I# Q    盘古置天又置地,又置江河又置田。置有青山向水口,清清河水流万年。$ x1 f0 F/ N( w5 L: n& b% U
    这首表现对故园热爱和对古代先人怀念的瑶族民歌,在潇湘流域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传唱了多少代。- {6 G! u& p# {
    事实上,每一条河流就是一方文明的源头,一条河流的绵延不绝,就是一方文明的生生不息。
' H! q4 y0 x, c( C    永州,因为有永远的山水,永远的文明而称为永州。 0 z- _3 ?& b( R1 x! J* h4 n4 z
[/bgcolor]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09-10-18 02: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ns :ns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09-10-18 21: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强烈要求啥时候组织这几条线路游。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09-10-18 22: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什么识货带我们去玩啊!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09-10-20 09: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到时候我们约好,一起黑耍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